老年人需多措并举防哮喘_【中医宝典】

...寒邪起,常是既有表证又有里。因此,治疗时,应先治表,祛其表邪,表邪已去,再其本。中医有一个著名的方剂叫三子养亲汤,对遇寒即发的哮喘,常用其加减来治疗。三子养亲汤由炙苏子、莱菔子、白三七、琥珀等,做成膏方长期服用,以其本。 消除病因防发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87.html

哮喘_《秘传要诀及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愈上奔矣。宜于虚损门气急痰求之。气急。而膈间更有刺痛处。宜分气饮。嗽与喘。用五味为多。但五味有南有北。生津止渴。润肺益肾。劳嗽者。宜用北五味若风邪在肺。宜用南五味。不若二者兼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chuanzhengzhiyaojuejileifang/721-10-2.html

自我按摩哮喘_【中医宝典】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中医认为,过敏性哮喘是由于肺、脾、肾三脏虚弱引起的,一旦感受外界邪气刺激,痰就会阻塞气道出现喘憋。治疗以补益肺、脾、肾为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化痰、宣肺、平喘。以下介绍一套自我按摩防治哮喘的手法: 按揉法:主要是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497.html

少阴虚喘(支气管哮喘)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x×,男,26岁。四川双流县某乡,农民。【病史】1962年4月,因风寒咳嗽,痰多,气紧,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病情好转。1963年冬季,咳嗽加剧,心累气紧,动则尤甚,致卧床不起。治疗一段时间,基本缓解。1964...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43-0.html

哮喘_《中医儿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为阴虚。二、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发作期当攻邪以其标,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分别随施治。缓解期以扶正,调其脏腑功能。由于哮喘的病因复杂,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除口服药外,雾化吸入、敷贴、针灸疗法,以及配合环境疗法、心身疗法可增强疗效。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xue/79-6-4.html

中医认为生姜大枣粥可哮喘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期一般分为寒热两性。寒性哮喘要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而热性哮喘患者忌食羊肉、韭菜、辣椒、葱、姜、蒜等。平时在缓解期,哮喘患者可以多食用丝瓜、大枣6个,糯米50—60克,加水400毫升熬成粥,熟后加适量红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801.html

哮喘的中医治疗及食疗药膳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哮喘病的发生在于本虚、宿痰内伏于肺。肺有虚;在受到外因感染,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劳倦伤身等因素时,导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出现一系列哮喘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哮喘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出现不同型,因此治疗也异。 发作期: 寒哮表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html

《秘传要诀及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胁痛 腰痛 腹痛 卷之六\诸嗽门 嗽 哮喘 呕吐 吐血 停饮伏痰 翻胃 不喜食 噫气吞酸 咳逆 卷之七\寒热门 疟寒热 独寒 独热 潮热 卷之八\大小腑门 小便多 淋闭 尿血 白浊 遗精 三消 大便秘 溏泄 交肠 泻血 肠风脏毒 痢 卷之九...

http://zhongyibaodian.com/michuanzhengzhiyaojuejileifang/index.html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 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饮停肺 [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474.html

王正公_善用汗吐下青少年哮喘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大黄(后下)6g。7帖。药后大便稍糊,哮喘控制。王氏说张子和的“良工之治病,先其实,后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对青少年哮喘来说是适用的,因为青少年毕竟体质较好,抗病力较强,恢复亦快。但对老年哮喘伴肺气肿、老慢支、肺心及体质虚弱者,应用攻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zhenggong/504-3-2.html

共找到188,4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