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西医确诊为急性肾炎) 【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水肿)。 【辨证】 湿热内侵。. 【治法】 行湿利水消肿, ’【方药】 带皮茯苓12g,白术IOg,猪苓IOg,泽泻lOg,木防己IOg,车前子lOg,白茅根30g,藕节炭...
...、四肢红斑、丘疹,少量水疱,腋窝、肘内糜烂、流滋,结黄色痂片。苔薄黄腻,舌质红,脉细数。 【诊断】 婴儿湿疹(中医:奶癣)。 【辨证】 脾经湿热,湿热阻于肌肤。 【治法】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药】 钱氏泻黄散合益黄散加减。山栀子、防风各...
...服汤药原方,大黄改为3g,加槟榔6g,葛根1Og。连服3剂,诸证消失,病情告愈,饮食10天后,恢复健康,照常上学。 :【按语】 治疗痢疾以清热解毒,调血理气为主,此为千古治痢之定法。然中毒痢非同一般痢疾,因其病因是暴感暑热疫毒之邪所发,来势...
....滋阴除热.治阴分阳亢之火.与痢门湿热大异.盖滋则呆滞.气钝窒塞.宜乎欲便不出.究竟湿热留邪仍在.附桂热燥.又致肛坠.痛如刀割.理中益气.东垣成法.仅仅升举下焦清阳.未能直透肠中.再用大黄重药.兼知母生地等味.更令伤及下焦.书义谓诸痢久都属...
...气虚兼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升散 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攻里 湿热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局方苏感丸。下后用药调理。痢初得者,必用...
...归酒(黄)连,陈(皮)(白)芍(厚)朴苍(术)甘(草),茯苓并枳壳,新久痢皆痊。按:痢疾是湿热之邪积滞肠道引起,故治疗大法,应清热祛湿导滞。初起如有发热,可予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湿热清,则发热自除,下痢自止、又痢疾初起,不宜用涩止药,...
...七分先服分二次)【三诊】 疏通府气,兼清湿热,解出碎杂散粪。有形之积,已得疏化,理应痛止痢减。乃痢稍减疏,而少腹作痛,有加无已,且从白转红,粘腻之血,鲜紫杂下,火升颧红,唇色如朱,神情委顿,谷粒不食。脉滑数转为细弱,舌红苔黄,近根脱液。有形...
...尿素氮19. 3mmol/L(54mg%)。血常规:白细胞9.6X 109/L,中性粒细胞O,68,淋巴细胞O.32,血红蛋白118g/L。 【诊断】 ,急性肾炎,轻度尿毒症(中医:水肿——风水)。 【辨证】 风热犯肺,湿热内蕴。 【治法】 ...
...高(廿三)湿热内聚.腹痛.下痢初起.当分消兼清里邪.青皮 煨木香 淡黄芩 炒浓朴 川连 南楂炭 槟榔□殷(七岁)腹痛.下痢无度.渴烦肛坠.议用分消.兼佐升提.青皮(一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煨升麻(五分) 炒浓朴(一钱) 炙草(五分) ...
...热)淡干姜 生姜 小川连 淡黄芩 人参 枳实徐 夏季痢症。多是湿热食积。初起宜分消其邪。但肌柔白嫩。乃气虚之质。且性情畏药。只宜少与勿过。槟榔汁 青皮 陈皮 浓朴 川连 黄芩 木香 炒黑山楂又 湿热下痢。必用苦辛寒为治。粟壳涩肠止泻。久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