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气译文

...黄帝气之理,以受纳谷物最为可贵。水谷入于胃中,化生出的精微,就传于肺脏,流溢于五脏,布散于六腑,其精纯的气在经隧中流行,常常营运而不休止,终而复始,这可说是和天地间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气从手太阴肺经出发,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上行...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84.html

_神气精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素问·痹论》:「者水谷之精气也。」这种物质通过脾的气化作用,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的分佈于脏腑和身体其它组织。指经脉的脉管。《灵枢·经脉篇》:「脉为」。这里的“”有营舍的意思,也就是血气所处的地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g-995.html

气不从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气不从指血脉里面的气运行阻碍,出现痈肿的病理。 【气不从】 指血脉里面的气运行阻碍,出现痈肿的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气是流行于经脉里面的,如果因邪气的侵攻,或长期恣食膏梁厚味,热毒内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52.html

清者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气。气与卫气均源于水谷精微,其清稀部分化生为卫气,其浓浊部分则化生为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浊者为卫。”一清者指柔和言,唐容川曰:“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71.htm

黄帝内经·灵枢·五译文

...安定和顺时,鼻部中央色泽正常,病不显,鼻部看上去润泽清亮,如此,五官所显的病怎么会辨别不出呢? 雷公问:如果要辨别病,可否让我听听具体方法呢? 黄帝:五脏的各自的病,各自会显现在相应的部位。若鼻部中央两侧反映五脏六腑的部位出现骨陷...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17.html

黄帝内经·灵枢·五译文

...安定和顺时,鼻部中央色泽正常,病不显,鼻部看上去润泽清亮,如此,五官所显的病怎么会辨别不出呢? 雷公问:如果要辨别病,可否让我听听具体方法呢? 黄帝:五脏的各自的病,各自会显现在相应的部位。若鼻部中央两侧反映五脏六腑的部位出现骨陷...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17.html

卫气血辨证概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因此,卫气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72.html

气不从_病理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血脉里面的气运行阻碍,出现痈肿的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气是流行于经脉里面的,如果因邪气的侵攻,或长期恣食膏梁厚味,热毒内阻,气的运行就不能顺畅,瘀阻于肌肉里面,血郁热聚,久则化腹,便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gqibucong-377.html

卫气血_中医辩证卫气血_【中医宝典】

...卫气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15.html

分证_中医辩证卫气血_【中医宝典】

...分证是温热之邪进入分,行脉中,内通于心,热入营分则阴受损,心神被扰,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为外感温热病的严重阶段,属里热实证,但已兼有虚象。 血,便血;热邪极盛,则舌深降暗紫;脉细数为实中有虚;热盛动风则抽搐;热郁于里,阳气不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23.html

共找到152,6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