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成形术。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或减轻心肌缺血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四类: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和抗血小板药物。β阻滞剂可以阻断或干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作用。它能...
...控制,6~12个月后可转入较长时间缓解期。对于那些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冠状动脉严重固定性狭窄部位的患者,药物治疗不能满意地控制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行PTCA或CABG术。国外报道常同时加做神经丛切除术,术后仍需持续扩血管药物治疗,以减少移植...
...粥样斑块损伤和破裂。 抗凝溶栓治疗 临床上用肝素抗凝和用蝮蛇抗栓酶溶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均取得明显效果。 常服阿司匹林 血小板凝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是诱发心绞痛或心梗的主要因素。阿司匹林能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1. 阿司匹林不是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要使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是全世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为血栓性事件(脑梗死、...
...耗氧量增加的征象,随即引起发作,临床常易误诊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鉴别要点是详细询问心绞痛开始发作的时间至关重要。本型心绞痛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最终可发生AMI及猝死。 ②恶化劳力性心绞痛:既往有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有运动耐量...
...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更为科学。 尽管有大量关于阿司匹林的研究,但“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归纳现有文献大概有以下几种可能。 剂量不足或患者依从性差:目前认为这是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的抗栓效应每日75~150毫克...
...表面二磷腺苷受体抑制药噻氯匹定0.25克,每天1~2次,或氯吡格雷治疗,均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优于阿司匹林。另外,血小板糖蛋白Ⅱb和Ⅲa受体阻滞药是新一类抗血小板药,能有效阻断血小板激活的纤维蛋白质受体,适用于心脏介入治疗,与阿司匹林和...
...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防止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1.一级预防措施 包括两种情况: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
...因素 冠状动脉的主要狭窄程度超过50%时,静息时仍可满足心肌氧供,运动时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此时治疗的重要手段是降低心肌耗氧量,以提高运动耐量,心绞痛的发作。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心室壁张力:与收缩期心室内压、...
...缓解。 (2)食管裂孔疝:常伴胃酸反流,其症状类似食管炎,常于饱餐后弯腰或平卧时发作,胃肠造影可明确诊断。 (3)弥漫性食管痉挛:也可伴发于反流性食管炎,其引起的胸痛有多种表现,服用硝酸甘油有效,麦角新碱可诱发,故易疑为心绞痛发作,是不典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