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玄处士。张元素 字洁古,金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医,洞彻其术,其学则李东垣深得之,其论不另载。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元之镇人也。幼好学,博...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予少与同里莫枚士同治训诂之学,既遭多故,余以军事驰驱南北,与枚士不相闻者数年。及余奉讳归,握手道故,则其气益穆,其学益邃,且有不为良相为良医之志。其言医也,本小学以读《灵》《素》,祧宋元而檷汉唐,与论学之旨同。余初惊诧其言,而卒无以易也,...
...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后世中医眼科学中关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眼病的脏腑辨证等许多基本理论,就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
...昌性好医,少时诵读之暇,访求名医着述,见外证与小儿痘证两门,生死反掌,非比内证,尚可延迟待治。闻东台周舒轩先生精医术,昌往从学焉,十余年深究精思,稍知梗概。继得郑西宾《痘证必读》,虽集腋成裘,而分门析类,了如指掌。又得前明耿仁斋《麻科明镜...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全生集》。一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症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⑤制药,...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全生集》。一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症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⑤制药,...
...,推祟其说并续有发挥。如清初医家高鼓峰遥承薛己、张介宾的学说,注重五脏诸证的辨证的治疗,其中尤其着重于养肾,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吕留良在医学方面,其学术思想也属于温补学派,对薛己、赵献可之学,特别是对赵氏的命门学说有所发挥。他主张对命门之...
...尝读前人医案,有叙证迭见败象,忽以一二剂挽回振起,三五剂即收全功者。此必非本元之真阴真阳有败也。此必前医误药,及病前有伤也。或伤于劳倦,或伤于忧怒,或伤于饮食,或伤于房室,正气未及复元,而即生病,故病本不重而似重,证本不败而似败。败证杂沓...
...王某,女,44岁,王府村人。虚劳体质,月经先期,量少质稠。此届经潮,旬余不止,时多时少,多时如雷雨,少时如屋漏。某医与养血归脾汤三剂,不效。更医,注射安络血、止血敏,血出依旧。拖延月余,赢弱颇甚。症见面色皓白,舌淡少苔。五心烦热,夜不能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