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果探明,宜扶正祛邪 臁疮之病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有湿热、血热、见毒、瘀血、肾虚、脾虚不等。唐师据多年临床所见,认为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究其致病之根本则在于气虚。其据有三:一是该病患者年龄较大,多因久站久立,或提负重物,耗伤正气,易...
...目录 《外科方外奇方》臁疮阡张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科方外奇方》:臁疮阡张膏【处方】香油4饭碗,乱头发4两,杉木皮3两(烧灰,研末),白占2两,麝香5分(研细)。【制法】先将香油熬将熟,入发熬化;次下杉木灰、白占熔化,后将余药...
...提高智力等作用,久服可抗病延年益寿。� 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即能达到目的。 摘自中医药出版社《疲劳综合征》。 ...
...本病一般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脊两旁(臁部)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明代《外科启玄》称之为裤口毒、裙边疮等。又因其患病后长年不敛,愈后每易复发而称老烂脚,即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多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证见...
...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内外侧部位的慢性溃疡。 本病在古代文献里还有裤口疮、裙风、烂腿等病名,俗称老烂脚。多见于久立、久行者,常为筋瘤的后期并发症。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1/3处,每因损伤而复发,与季节无关。其特点是:患处皮肤色素沉着,...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煅甘石180克、煨寒水石45克、樟脑12克,分别研细末。再把猪板油90克熬化,加入黄蜡、白蜡各120克溶化,投入煅甘石及煨寒水石末熬煎搅匀成膏,取下候冷,加入樟脑末调匀,厚敷患处。l周换1次药。此方适用于臁...
...《医方考》笔针《名医录》云∶李王公主患喉痈,数日痛肿,饮食不下。召到医官,尽言须用刀针溃破。公主闻用刀针,哭不肯治。痛迫,水谷不入,忽有一草泽医曰∶某不用刀针,只用笔头蘸药痈上,霎时便溃。公主喜,令召之。方两次上药,遂溃出脓血一盏余,便宽...
...心.无论其力之能与不能.而心之再无下尽其到也.偶与友人沈月枝论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谈医.于是乎渠欣欣然出示笔花医镜一书.书系抄本.予捧而翻阅.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书果可以济世救人.何妨共诸同好.予骤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为医家之一助.不...
...心.无论其力之能与不能.而心之再无下尽其到也.偶与友人沈月枝论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谈医.于是乎渠欣欣然出示笔花医镜一书.书系抄本.予捧而翻阅.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书果可以济世救人.何妨共诸同好.予骤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为医家之一助.不...
...余素习中医内科,旁及女科及针灸,通常不治外科病。然亦常有外科小恙前来索方者,盖图便利也。一日有黄姓翁前来就诊。翁患臁疮,病灶位于左足胫骨前面下三分之一处,溃疡面约1.5cm×1.5cm,稍凹陷,滋水流溢,其色黑浊腥臭。溃面周围掀红漫肿,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