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医学入门》:“缓为正缓脉之本,非时得之气血虚,在上项强下脚弱,右尺单见命将殂。” 《古今医统》:“缓为风热肤顽瘘痹,小儿风热,缓生急死。” 《脉确》:“肌肉不仁缓在寸,关知脾胃食难磨,尺为脚弱下身肿,小便难而余沥...
...闫某,男,68岁,形体清癯,逢冬咳嗽哮喘,已十余年矣。1970年北京阜外医院医疗队下乡巡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经治疗,症状得缓。近因感冒,喘息复重,其子邀余出诊。患者面色暗淡。病骨支立,枯瘠可畏,喘息抬肩,...
...膏肓 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失志等症。取穴之法,正坐,曲肘,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摇动,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二肋两开,灸中间,根据胛骨之里,肋间深处是穴,骨...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为保健灸之要穴。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千金要方》曾指出:“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针灸问对》也载有民间谚语云:“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此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为保健...
...膏,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古人认为病位深隐,用药物、针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谓“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两旁去脊各三寸处。 ...
...觉病当宜早问师,病深难疗恨难追。 晋侯徒有秦医缓,疾在膏肓救已迟。...
...人问难、仲景《伤寒》、士安《甲乙》、启玄子传注、钱仲阳诊议、李时珍《本草纲目》,目不经见,妄以医名,遂至风寒燥火暑湿之六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表里虚实寒热邪正之八要,浮沉迟数滑涩大缓之八脉,浮芤滑实弦紧洪之七表,微沉缓涩迟伏虚弱之八里,...
...缓脉均均来四至.贵无偏胜 而和.(缓主脾胃.又主风湿在四季之月.不大不小.浮沉同等. 而和者.手也.若三部不齐.则为偏胜.或又兼他脉者.病脉也.不在四季之月.他脉中带缓者.胃气也.若独见极者病脉也.)肌肉不仁缓在寸.(风气之伤人.多在上....
...五椎。相准望取之。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论曰。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 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王唯一明堂铜人灸经云。膏肓 二穴。在第四顾下两旁各相去...
...是穴也。左取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坐,当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不尔,即胛骨覆其穴,灸之无验。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当消息以自补养。论曰∶昔在和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膏之上、肩之下,针药不能及,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