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的养生箴言_【中医宝典】

...明代御医龚廷贤,字子才,江西金溪人。生于中医世家,曾任太医院官吏,其医术甚为高超,经治者服药辄愈,在京城享有“状元”的盛誉。他利用供职皇家太医院的良机,有幸得见了很多收藏的珍本、孤本籍,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医学知识,于是他决心致力于发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41.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医界。在古代或近代某些行文里,用以代表医生的行业。...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70.htm

阿胶历史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阿胶,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出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水经注》载:“东阿县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也。今东都下亦能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41.html

端午午时茶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端午近,五毒醒,来碗‘午时茶’就舒服晒啰……”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街坊,或对此叫卖声倍感亲切。临近端午,现时大街小巷已不见“午时茶”,知者更是寥寥。幸好,广州市近日公布的第二批“非遗”推荐名录中,“端午午时茶”名列榜上。 实则是药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47.html

中药父爱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中药,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文化韵味浓厚。当归、半边莲、金银花、何首乌、穿心莲、五味子、远志……这些中药名字,温文尔雅,往往叫人产生无限遐想。中药是煎服的,熬出黑褐色的浓汁,又苦又涩,可在我眼里,它却是父爱的浓度,凝聚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72.html

中医中药杂说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一个下午,我信马由缰,散步到市里一家普通百姓极少涉足的"名店",驻足在出售高档补品的柜台前。售货员小姑娘忙笑容可掬地打招呼,紧接着就向我一 一介绍商品:燕窝、枸杞、石斛、西洋参、杭菊花……。听着她不到位的介绍,我"好为人师"的劣根性由不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82.html

随笔》_【中医宝典】

...《随笔》共计135例对症专方,含:经验效方、师友验方、民间验方、道家大夫方、佛家大夫方、太医院方、家传验方…… 4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400; this.alt='Click here...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94.html

未成,难望凤来栖,聊俗。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明代陆容的《满江红·咏竹》类型:植物原文如下: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难望凤来栖,聊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

http://wenxue360.com/mingju/4331.html

川乌的历史沿革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历史沿革] 现行,有蒸、煮、黑豆甘草煮、生姜豆腐煮等炮制方法。 [炮制研究] 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碱类毒性很弱,或几乎无毒性。酯碱型乌头碱毒性比双酯型乌头碱小,但还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43.html

端午节祛邪方式_中医文化漫话_【中医宝典】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45.html

共找到73,0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