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味主合”,见《灵枢》卷七第四十四《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二。自“问曰:春取络脉”至末,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热穴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一上篇。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愿闻其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2-2.html

刺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刺指刺四肢部的井、荥、俞、经、合等穴位和背部的脏俞穴。 【刺】 九刺法的一种。指刺四肢部的井、荥、俞、经、合等穴位和背部的脏俞穴(《灵枢.官针篇》)。十二刺的一种方法。用于治疗气盛而有热的病症。其方法是将针直入直出地进行深刺,取穴宜少...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52.html

第二法地_《灵枢》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干鱼际,鱼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263.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运输:灌注。《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于脾。”②同“腧”,泛指穴位。《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名曰仲春痹也。”③指“五输穴”。即“井、荥、俞、经、合”。《灵枢·本》:“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760.htm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圣济总录》地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地汤【处方】地榆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柏叶3分,茜根3分,芍药,赤茯苓(去黑皮)3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脾毒气痢,下血如鹅鸭肝...

http://zhongyaofangji.com/d/dishutang.html

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同腧穴。泛指全身穴位。,古与俞、腧通。故亦称俞穴或腧穴。详见腧穴条。②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于深处。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其临床应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3/754.htm

精于脏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腑精于脏指五脏六腑必须依打胃气的供养。 【腑精于脏】 五脏主藏精气,六腑是“传化物”(指对饮食的消化、吸收、传送作用)的;同时,六腑又是“仓廪之本”(水谷仓库的根本),五脏六腑必须依打胃气的供养,所以《灵枢.五味篇》有“五脏六腑皆禀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982.html

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刺法名。①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刺者,刺诸经荥、藏也。”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脏俞穴进行治疗的方法。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②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指治疗实热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3/759.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俞穴。《灵枢·刺节真邪》:“刺腑,去腑病,何使然?”。②与脏对举,指六腑所属诸阳经的井、荥、、原、经、合诸穴,每经六穴,六六三十六穴,左右合之,共七十二穴。《素问·气穴论》:“府俞七十二穴。”...

http://qihuangzhishu.com/168/912.htm

《均》原文-出自《九章算术》_算经_【文学360】

...1、均:今有均粟:甲县一万户,行道八日;乙县九千五百户,行道十日;丙县一万二千三百五十户,行道十三日;丁县一万二千二百户,行道二十日,各到所。凡四县赋,当二十五万斛,用车一万乘。欲以道里远近,户数多少,衰出之。问粟、车各几何? 答...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867.html

共找到59,9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