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反映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做出反馈。 信息质量,完全取决于原始信息准确性完备性。判断,实际就是信息在头脑中加工处理。所谓信息加工,就是把信息按某种需要进行分类、排列、选择做出判断。脉象寸、关、尺脏腑定位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论中心,独取寸口诊法,是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脉象客观化离不开医生知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枢神经活动模式。因此,我们对世界知觉外界刺激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线性关系。对这种关系研究必须用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进行。 脉搏图参数不能全面体现脉象 离开医者知觉能力(也是客观),脉搏图测量中有显著差异性参数并不一定是各种脉象知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22.html

脏腑之间关系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肢体、官窍等联系)、五脏生克制化关系、五脏互藏规律,以及五脏四阴阳关系等。本节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从生理功能方面来阐述脏腑之间关系。一、脏脏之间关系脏之间关系,即五脏之间关系。“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侣山堂类辨》)。心、肺...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3-5.html

气血是形成脉象物质基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因为气属阳主动,血液运行全赖于气推动,脉"壅遏营气"则有赖于气固摄,心搏强弱和节律亦赖气调节。具体地说,是宗气"贯心脉而行血气"作用。宗气聚于胸中,虚里(左乳下心尖部)搏动状况,可以作为观察和判断宗气盛衰一个重要标志。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2.html

藏象学说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藏象学说形成,以《内经》成书为标志,而历代医家不断有所补充发展。 其形成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古代解剖知识积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脏腑形态已有了一定认识。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俞跗治疗疾病云:“乃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6.html

气功中医有关系_【中医宝典】

...气功中医有关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我国现存最早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76.html

脏腑经络关系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耳脏腑生理、病理有着密切联系。生理相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13/34.htm

脏腑相合_脏腑功能及其关系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指脏腑之间互相关联和影响。人体脏腑配合,体现了阴阳表里相配合关系脏腑表里相合,主要是通过经脉联系和生理功能相互配合而体现脏腑配合是:“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和膀胱”,“心包络合三焦”。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zangfuxianghe-2384.html

脏腑脉象_《四圣心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其他脏腑,依此类推。甚者沉而得之,微者浮而得之。大抵府脉浮数,藏脉沉迟。仲景脉法: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是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ishengxinyuan/1296-16-4.html

第二章壮族地区地理、经济、文化、民俗壮医药关系_【中医宝典】

...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 , 壮族医药具有明显民族性和区域性 , 其形成及 发展除了壮族地区特定社会历史有密切关系外 , 还其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经济、文化、民俗等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壮族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壮医药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88.html

共找到938,2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