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注射胰岛素发生了低血糖,他的责任就比较大。其实,注射胰岛素时关注低血糖的发生和体重增加就可避免上述情况。国际上的糖尿病防治指南都希望通过每天检测三四个点的血糖,来及早发现和降低低血糖风险,当患者血糖达到稳定之后才停止每天都检测,改为监测。...
...在使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1.55万名中,发生心肌梗死或其他因心血管原因死亡的风险增高。这项研究报告引起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高度关注。糖尿病患者对罗格列酮应该如何取舍?如何看待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我国的糖尿病...
...而不能随意中断用药,否则会出现急性并发症而有生命危险。这种用上胰岛素后不能撤停是疾病本身所需,绝不是因对胰岛素的“上瘾”所致。 ■误区二:只有到糖尿病晚期才能用胰岛素 这种误区的产生主要见于Ⅱ型糖尿病人中。Ⅱ型与Ⅰ型糖尿病有所不同,一般...
...临床上有一些糖尿病觉得长期服降糖药会损伤肝肾功能,想当然地认为反正早晚都要打胰岛素,往往一开始就选择胰岛素注射治疗,而且只用胰岛素,不用口服降糖药。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姮教授指出,其实,胰岛素不是谁用都好,尤其肥胖的2型糖尿病...
...蛋白质、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调控循环血中胰岛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血糖浓度,临床上常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合胰岛素释放实验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 5~20μU/ml。 (1)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μU/ml以下,2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
...1型糖尿病患者从开始治疗就使用胰岛素,所以一般比较容易接受,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认为注射胰岛素治疗是自己病情恶化的标志,担心一旦用上后,就永远离不开了,而每天的注射过程又非常繁琐,认为治疗过程太痛苦。另外患者还可能担心经济上不能负担,...
...口腔内的微小颗粒经常落入呼吸道,但在它们到达肺部或引起炎症和感染前即被正常的防御机制清除掉。如果颗粒未能清除,它们即可引起肺炎。衰竭、酒精或药物中毒、麻醉剂或疾病所致昏迷的患者极易发生该类肺炎。即使是健康人,如吸入大量的物质(如发生于...
...蛋白质、脂肪分解及酮体生成。调控循环血中胰岛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血糖浓度,临床上常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合胰岛素释放实验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 (1)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μU/ml以下,2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偏低或高于正常...
...正确认识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会发生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所致。 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因为需要,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并分泌大量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在对8.4万名妇女进行多年跟踪调查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多食干果或花生酱,能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尽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但研究人员认为,结论对男性可能也同样适用。 研究人员对这些年龄在34岁至59岁之间的妇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