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交会穴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通。窦氏称为“交经”更符合的交通方式。 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和按时配穴两类。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3.html

热凉补泻与针刺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依前法再做2~3次,多数患者就能出现凉麻感,出针后不揉按。如遇到感觉迟钝的患者,可令其口吸气,鼻呼气5~6次,同时亦可配用震刮术,拇指向上刮针柄1分钟。本法适用于脏腑经络的实证、热证。 总结运用针刺 郑毓琳根据《针灸大成》载“赤凤迎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97.html

睡前保健_【中医宝典】

...气血经脉。 。叠掌摩腹:即两掌重叠紧贴腹部以每秒1一2次的速度,持续环摩腹部所有部位,重点脐部及周围,共约2一3分钟,此法可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上述睡前保健是一种无副作用的良性保健方法,如长期坚持,可促进周身代谢,对防病益寿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509.html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种。杨氏十二手手法操作作用爪切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指持右手持针于上(准备进针)口温入口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7-1.html

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 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程氏把药物治病的作用,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但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已经赅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119.html

脉交会穴与配伍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 二、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的意义。 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又称同名经配穴。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5.html

带脉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带起少阳带脉,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 上,周回季胁束带然。带脉分寸带脉部分足少阳,季胁寸是其乡,由带三寸五枢,过章五三维道当。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分,从带脉下三寸即五枢也。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下五寸三分,即维道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10-18.html

配合_《针灸大成》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是真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043/158.htm

_《针灸聚英》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后补也.补者.直须热至.泻者.务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在浅则用浅.在深则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捣臼.水蛊隔气.落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六曰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

http://qihuangzhishu.com/929/81.htm

中医排毒_【中医宝典】

...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有影响。中医有排毒之说,也是中医治病的个基本方法,它排除的不光是毒素,也可以理解为是化解疾病。 具体方法是: 汗———用出汗的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者服用排解寒邪的药汤通过发汗排毒。 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43.html

共找到158,1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