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预防_新生儿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 2.紧急情况 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 (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 (2)破伤风抗毒素:...

http://jb39.com/jibing-yufang/QiFeng261857.htm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有报道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有较好疗效,即患儿入院后,先用地西泮(安定)3~5mg注射,15min后未达安定化者,加用7.5mg,静脉缓推,最大量每次10mg,达安定化后,每2~3小时给安定化量的地西泮(安定)1次维持,...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QiFeng261857.htm

破伤风_《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和动物咬伤等均为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人体创造条件。初生儿可因脐带处理不当,产妇可因不洁人工流产或分娩而感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到出现症状时间,各人不一,一般1、2天至50天不等,通常为1~2周。新生儿破伤风为3~7天,平均6天,俗称五日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jiatingyixuebaike_yiliaokangfu/1047-6-17.html

新生儿破伤风临床研究进展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药理实验亦证实全蝎、蜈蚣、僵蚕均有抗惊厥及镇静作用,钩藤也有明显的抗惊厥止痉作用o[1]陈展中报道以清热解痉法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设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西医治疗措施,包括破伤风抗毒素(4万u,分2天静注),抗生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0.html

破伤风_《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和动物咬伤等均为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人体创造条件。初生儿可因脐带处理不当,产妇可因不洁人工流产或分娩而感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到出现症状时间,各人不一,一般1、2天至50天不等,通常为1~2周。新生儿破伤风为3~7天,平均6天,俗称五日风、...

http://qihuangzhishu.com/1047/69.htm

破伤风梭菌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接种小白鼠,作毒力和毒力保护试验。(四)特异防治破伤风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应以预防为主。1.人工自动免疫平时对战士、建筑工人等接种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全程基础免疫,以刺激机体自动产生抗毒素儿童则注射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当受伤后...

http://qihuangzhishu.com/963/159.htm

预防破伤风一针见效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口和打预防针,破伤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例如我国破伤风领域专业药品——蓉生逸普使用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它是来自人体的免疫球蛋白,不同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没有反应和血清病以及过敏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4.html

破伤风_【中医宝典】

...抗毒素或TIC抗菌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亦称破伤风。中医学认为,金创得风,即本病的发生必须具有创伤和感受风邪两个因素。创伤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流血过多,营卫空虚,正气低下,外感风邪,由外达里而发病。肝脏有调节血液的功能,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038.html

小伤口也要打破伤风针_【中医宝典】

...说不出话来,并且全身抽搐,到了下午甚至呼吸困难,无法行走,家人将其紧急送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在抢救期间多次出现危险,经过医生检查确诊为破伤风,幸亏抢救及时才挽回了生命。 该院急诊科刘伟医生提醒大家,破伤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500.html

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2.html

共找到303,3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