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气分,浮取之而如无,则阳气衰微,确然可据。夫阳气者,所以卫外而为固者也;亦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者也。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弱脉呈形,而阴霾已极,自非见 ,而阳何以复耶?”《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脉弱以滑,是...
...对比:迟脉、涩脉、结脉。 2、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匀,应指如轻刀刮竹,故可理解为不流利脉。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证。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虚证。 如精血衰少,津液耗伤,不能濡养...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上合神灵,下契人理。此顺天之道也。高年之人形羸气弱,理自当然。其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红润,形气康强,饮食不退,尚多秘热者,此常理哉?且年老之人,痿瘁为常,今反此者,非真阳血海气壮也,但诊左右手脉,须大紧数,此老人...
...得细。下元冷惫。细脉、微脉俱为阳气衰残之候。夫气主 之,非行温补,何以复其散失之元乎?常见虚损之人,脉已细而身常热,医者不究其元,而以凉剂投之,何异于恶醉而强酒?遂使真阳散败,饮食不进,上呕下泄,是速之使毙耳。《素问·阴阳别论》云∶“壮火食...
...以为形大力薄,其虚可知,但欠迟字之义耳。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浮以有力得名,虚以无力取象,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伯仁曰∶“散大而软。”二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夫虚脉按之...
...绷急之象乎?沉按之而豁然,非中空之象乎?仲景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此节正革脉之注脚也。革如皮革,急满指下。今云“脉弦而大”,只此四字可以尽革脉之形状矣。“弦则为减”以下,又发明所以为革...
...牢脉脉象特征: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坚着不移,亦称沉弦实脉。临床意义:由阴寒内积,阳气沉潜所致,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1、伏脉 脉象特征: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脉动部位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应指,甚至伏而...
...提出的条件有一点不同就是《脉经》说是微强,《脉学》说是微弦,而强确实不如弦具体,并且有与幅幅然雷同之嫌。 《脉经》提出的实脉脉形后世诸家大多数是遵循的,亦就是得到了承认,就是其中的强的提法,有不少异义,因而在后来的著作中提出了坚、牢、结、弦...
...,洪即大。笔者认为,大脉只强调其脉体阔大且有力,不强调脉位之浮沉。洪应兼浮,且脉之搏幅亦大,脉虽有力,尚较柔和,不似大脉之力强,洪大应分之为妥。 (三)脉理与主病 1.常脉 夏季与心之常脉应洪。夏季阳气旺盛,气血涌盛于外,鼓荡充盈于血脉,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