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部位和方法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7.html

两手比较诊脉法初探_【中医宝典】

...脉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病方法。萌芽于先秦战国,经二千多年来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必要手段。《素问.脉要精微》告诫“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张仲景《牛黄丸或紫雪丹以泻火解毒,息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7.html

疮疡分五方治法不同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风土浓薄,并须留心四时气候,如春当温而反寒,夏当热而反凉,秋当凉而反热,冬当寒而反温,皆为四时不正之气,必多遏郁于中,又当看天时,久阴久亢,及非时之雷雾,乍寒乍热,有是气必有是病,临病体察天时人事,五方风土,当温当凉,当攻当补,自无不当矣。...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22.htm

关于《中国历代医选讲》的材料处理问题_【中医宝典】

...关键词:中国历代医选讲 名医 医 笔者和导师陈大舜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国历代医选讲》,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1997年)。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当时碰到的困难之一是,怎样选择典型医?怎样妥善处理所选医与该医家整体著作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4.html

《太素脉》_《医学源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若善恶已不可知,穷通则与脉何与?然或得寿之脉,而其人或不谨于风寒劳倦,患病而死;得夭之脉,而其人爱护调摄,得以永年。又有血气甚清,而神志昏浊者;形质甚浊,而神志清明者。即寿夭智愚,亦不能皆验,况其他乎?又书中更神其说,以为能知某年得某官,...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160-8-7.html

气过三焦充于全身 从一到十谈养生③_【中医宝典】

...□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33.html

爱护我们的肝脏_【中医宝典】

...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特别刻意地保护肝脏,也没有人在意过度疲劳、大量饮酒…… 高脂肪饮食对肝脏的损伤有多严重,更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即便患上肝病也不得而知,真等到感觉或检查出什么,却为时已晚。 肝脏是我们身体里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最大的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130.html

阳有余阴不足_《格致余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道虚。又曰∶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观虚与盛之所在,非吾之过。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gezhiyulun/339-4-0.html

禁方论_《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天地有好生之德,圣人有大公之心,立方以治病,使天下共知这,岂非天地圣人之至愿哉之高下,以为效验,故或用之而愈,或用之而反害,变化无定,此大公之法也。若禁方者,义有所不解,机有所莫测。其传也,往往出于奇人隐士,仙佛鬼神,其遇之也甚难,则爱护...

http://qihuangzhishu.com/160/39.htm

针灸失传_《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言之最详。而头痛腰痛,尤必大泻其血,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令变色,见赤血而止,否则病不除而反有害。今人则偶尔见血,病者医者已惶恐失据,病何由除?此八失也。《内经》刺法,有九变十二节。九变者,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

http://qihuangzhishu.com/160/64.htm

共找到74,7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