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临床比较常见,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一、病因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
...肺动脉栓塞和栓塞后综合征是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并发症...
...合格患者首先进入为期2~4 周的导入期,导入期间每例患者均口服华法林加阿司匹林治疗,在此期间如果INR能达到2.0-3.0,即可进入随机分组。PAD患者平均随机分至华法林加阿司匹林治疗(OAC+AP)组和单用阿司匹林(AP)组。华法林应用的...
...适用于病期超过3天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或是作为手术后及溶栓疗法后的应用,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常用肝素和香豆素衍化物。前者每天2~2.5万U;后者可选用华法林,首日量20mg,次日减半,第3天再减半作维持量,约2个月,以使凝血酶原值能维持...
...治疗中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延长1.5~2.5倍)监护。肝素过量用硫酸鱼精蛋白(鱼精蛋白)对抗。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常用于慢性静脉血栓形成,需用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在25~30s为宜)作为监护指标,过量用维生素K对抗。③降低血黏度...
...DVT的治疗原则是卧床、患肢抬高、抗凝(肝素和华法林)、消炎及使用抗血小板集聚药等。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治疗尚不够成熟。多数患者对溶栓疗法有禁忌,如果溶栓药从外周静脉给予,完全堵塞的静脉血栓形成不能溶开。因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
...,占63%。 ②股浅静脉及其远侧段闭塞者,病程3年以内的占70%。 4.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应用程序见。 鉴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与以下2种疾病进行鉴别。 1.下肢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
...或颅内可以致命。偶尔于妊娠后3个月用华法林而致官内出血使胎儿死亡者。2.相互作用(1)潘生丁有抑制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可引起出血倾向及促进抗凝作用。故二者合并应用需慎重。(2)乙酰水杨酸易引起胃粘膜出血,并用肝素可加剧出血。其它...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常用于心血管病的抗凝药,广泛用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预防。虽然华法林价格低廉,但它与大量的食品和药物有相互作用,使用过程中要求密切监测其血药水平,将其控制在治疗范围之内,以致其总体治疗成本大幅度地增加,使许多患者不能...
...下降,但不致因此引起血栓。ATⅢ水平减低对肝素治疗有抵抗者(血栓见延伸)或无反应者,有指征合并应用ATⅢ浓缩剂1000~5000U/周,肝素长期使用,尤其妊娠妇女有并发骨质疏松的报道。 2.口服抗凝 华法林口服抗凝,常在肝素治疗同时或后期给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