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临床症状 典型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一)初期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75%~90%),发热是最早出现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本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90.html

伤寒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伤寒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脱落而形成溃疡。如病变累及血管,则可引致肠出血,若侵及肌层与浆膜层,则可引起肠穿孔,均属临床严重并发症。这一病变过程,一般相当于病程第2~3周。 伤寒杆菌释出内毒素,对伤寒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研究认为伤寒患者持续发热、毒血症状等临床...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ShangHan265681.htm

伤寒性心肌炎_伤寒性心肌炎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伤寒心肌炎 重症伤寒可并发伤寒性心肌炎(typhoid myocarditis),系伤寒杆菌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结果,严格来讲应称为中毒性心肌炎。...

http://jb39.com/jibing/ShangHanXinJiYan257845.htm

伤寒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细菌侵入肠道并进一步进入血流,继而大小肠发生炎症。严重病例能威胁患者生命,受累组织发生出血性溃疡并可发生穿孔。约3%伤寒沙门菌感染人和没有接受治疗者大便排菌可以超过1年。其中有些带菌者从无伤寒症状,估计在美国约有2000人带菌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8/950.htm

伤寒病症状_【中医宝典】

...伤寒进入体后,约1-2周内出现异常表现.几乎所有病孩都有发热,而且多为高热,可持续1周左右,如不经治疗,发热可达数周.与此同时,可见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痛等表现.消化道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年幼儿还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699.html

伤寒与副伤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急性消化道。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86.html

副伤寒症状_副伤寒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副伤寒甲、乙症状与伤寒极相类似,但副伤寒丙症状颇有不同。潜伏期较伤寒短,一般为8~10天,有时仅为3~6天。 1.副伤寒甲、乙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FuShangHan264530.htm

肠伤寒穿孔症状_肠伤寒穿孔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相对缓脉:伤寒患者体温在38℃~39℃出现相对缓脉,这是伤寒患者有代表性表现之一。健康人随着体温上升脉搏也相应加快,一般按体温每升高1℃,脉搏每分钟加快10次简单方法估计。 ③消化系统症状伤寒患者可出现所谓伤寒舌,表现为舌质红、苔...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ChangShangHanChuanKong256207.htm

伤寒与副伤寒并发症_伤寒与副伤寒有哪些并发症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早晚、治疗方法;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等有密切关系。在抗菌药物问世以前,伤寒病死率约为20%,大都死于严重毒血症、营养不良、肺炎、肠出血及肠穿孔。自应用氯霉素等抗菌药物以来,病死率明显下降。? 1.治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消失,血、尿、粪培养...

http://jb39.com/jibing-bingfazheng/ShangHanYuFuShangHan264746.htm

人鼠共患疾病——鼠伤寒防治_传染病_【中医宝典】

...鼠伤寒由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感染引起,系常见沙门氏菌感染类型之一,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恶心、呕吐和为特征。 1892年loffler从鼠身上分离出该菌。1893年,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376.html

共找到873,3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