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以兴奋为主,有不安、烦躁,甚至有狂躁。此期若能得以纠正缺氧,则病人的情绪、意识、行为等可恢复常态。但若是休克继续加重,则脑功能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现为淡漠、迟钝与萎靡,继之为诸妄、昏迷,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脑及其它器官的供血改善,缺氧纠正,...
...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症。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其特征为迅速发生的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体力软弱、四肢发冷、皮肤潮湿而苍白或有轻度发绀、脉细弱而快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千...
...灌注的4条标准是在sepsis诊断基础上才能成立。否则许多原发病本身也可有上述表现,如婴儿腹泻脱水时的少尿、肺炎Ⅰ型呼衰时的低氧血症、肝脏功能异常出现的高乳酸血症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急性神志改变,这些均诊断为低灌注。 ②隐匿代偿型休克(...
...Ⅰ型呼衰时的低氧血症、肝脏功能异常出现的高乳酸血症和其他因素导致的急性神志改变,这些均诊断为低灌注。 (2)隐匿代偿型休克(covert compensated shock)的概念:1993年提出的这一概念是指休克早期或心肺复苏治疗后,血压...
...周围脑组织的损害包括炎症对血管的直接损害,以及血管壁损害后导致的脑组织梗塞和出血。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和血管造影。 因临床和病理改变不同此病具有多个同义词[1-5],感染性血管炎强调血管炎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在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中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的血管损害的确切机制仍不甚清楚,并没有直接证据支持免疫复合物的介导作用,推测可能是病原体直接影响血管组织,或更可能是病毒-血管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之自身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继发免疫破坏。临床观察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
...38%)、住院时间短、脏器功能失常少(23%比30%)。虽然有人对该研究提出批评,但在止血之前限制补液(仅补到休克逆转时)已得到很大程度认同。 较好的液体是高张盐水和中分子羟基淀粉(hes)溶液,高张盐水的优点是用有限的液体量扩充血管的容量...
...此绀,常明显发花。尿量更少、甚或无尿。 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 ⑴DIC:常有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皮肤、粘膜和/或内脏、腔道出血)。 ⑵多脏器功能衰竭: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肌酐...
...淡漠或昏迷。 6.肛趾温差〉6℃。 诊断依据 1.有原发的感染疾病。 2.面色苍白,末梢及粘膜发绀,皮肤花纹样改变,末稍冰凉。 3.脉搏细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秒。 4.尿量减少,轻度休克每小时婴儿5 ̄10ml,儿童10 ̄20ml,重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