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_《濒湖脉学》

... 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 见沉脉。 【主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66.html

瘕(虙瘕)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瘕(虙瘕)指一种邪气伏于大肠的瘕证。 【瘕(虙瘕)】 古病名。语出《素问.气厥论》。“虙”与“”音义相通。指一种邪气伏于大肠的瘕证。下腹部有时鼓起块状,但有时消散,可伴有腹痛,便秘等症状。多因大肠热气郁积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474.html

霍乱总括_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挥霍变乱生仓卒,心腹大痛吐利兼,吐泻不出干霍乱,舌卷筋缩入腹难。〖注〗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大痛,名曰干霍乱,又名搅肠痧。若舌卷筋缩,则卵阴入腹,难治也。藿香正气散 二香汤 甘露饮霍乱风寒暑食水,邪为正气方,藿苏陈半茯苓草,芷桔腹皮...

http://zhongyibaodian.com/zabingxinfayaojue/807-7-8.html

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则在太阳,此内有饮,外表有邪,当从表里并治,吐发等表症,故从表散也。小青龙汤 见前溢饮门。木防己汤 见前支饮门。桢按∶以上诸条,《金匮》之论痰饮也,此以脾湿成,非比诸症,故别之曰痰饮。夫饮者,即停蓄之水饮也;盖因火动而成,饮因水寒...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31.htm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所谓“窠囊之”。 【火】 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所谓“窠囊之”。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烦热胸痛,口干唇燥,块很难咯...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20.html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质清稀色白的为特征。 【寒】 以质清稀色白的为特征。如由外感风寒而致病的,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喉痒、咳嗽等症状。由脾肾虚寒引起的,则出现恶寒肢冷,神倦纳呆,脉沉缓等症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514.html

清心导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医学纲目》清心导丸 《源流犀烛》清心导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学纲目》卷十七:清心导丸【处方】白附30克 南星(姜汁制)60克 半夏(姜汁制)60克 黄连(炒)23克 天花粉30克 白僵蚕(炒,去丝、嘴)15...

http://zhongyaofangji.com/q/qingxindaotanwan.html

理中降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源流犀烛》理中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源流犀烛》:理中降汤【处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干姜 苏子【功能主治】温中健脾,降气化痰。治盛自汗。【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源流犀烛》卷七...

http://zhongyaofangji.com/l/lizhongjiangtantang.html

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除.至方书所载有风、寒、火、湿痰、燥、清、老、味、酒、郁、顽、惊、虚种种名色.而变现诸证.千态万状.又似种种.此又不得以种种法治.但治其自去.盖标而本之.本而标之.总在医家之变通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18/54.htm

_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积是由于阻气滞,湿浊凝聚于胸膈间所致。 【积】 主要症状有胸膈痞满隐痛,痰涎咳咯不出,涕唾稠粘,吞咽梗阻,头晕目眩,腹中有硬块。是由于阻气滞,湿浊凝聚于胸膈间所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21.html

共找到1,172,8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