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匮要略》论述的都是内伤病吗? “《伤寒》辨外感,《金匮》论内伤。” 20多年前,我曾面对学生,大言不惭。但在漫长的学研《金匮要略》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此话不确。其因有四: 1.如第二篇痉病感受风或寒,湿病不言而喻,且可兼寒夹风化热,...
...讨论药味的过多过杂,与常规用药相去甚远者。这样的超大处方动辄三四十味一剂药,不分君臣佐使。 有鉴于此,笔者最近单以药味多少作了两次粗略统计。一是对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的方剂的统计,平均每个方以3~7味中药者居多,每方10味药...
...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饮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三物备急丸方:见《千金》司空裴秀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倾口中,令从齿间得入,至良验。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 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中,合...
...附子汤条下:“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总之,《金匮要略》的方后医嘱包括了丰富的内容,是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精于辨证论治,善于遣方用药的体现,有必要予以足够重现。 ...
...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证。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证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类,认为:“千般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
...金匮著作。三卷。清·程林编注。刊于1673年。本书主要征引《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籍,并参考六朝、唐、宋有关著作,对《金匮要略》加以诠解。所谓直解,即“以经证经,要在直截简明,义理详明,期于取用”...
...金匮著作。三卷。清·程林编注。刊于1673年。本书主要征引《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籍,并参考六朝、唐、宋有关著作,对《金匮要略》加以诠解。所谓直解,即“以经证经,要在直截简明,义理详明,期于取用”...
...金匮著作。三卷。简称《金匮心典》,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金匮》之妙谛,发仲景之心声,故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清晰、注释能与临床相契合,...
...金匮著作。三卷。简称《金匮心典》,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金匮》之妙谛,发仲景之心声,故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清晰、注释能与临床相契合,...
...金匮著作。二十四卷。吴考盘编。刊于1931年。吴氏集古今《金匮要略》注本53种,择其精要对《金匮要略》一书逐篇逐条加以诠释。间附编者个人见解。末附《素灵药义》一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