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师在大学里及工作后业务时间就系统学习过西医知识。行医后,仍虚心地向西医同道 学习,不耻下问,并关注和吸取现代医学的新知识,不断充实知识。她常说:借助现代医学 先进技术作诊断,以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进行治疗,辨病辨症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宏扬中医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的同时,善汲西医之密补中医之疏,临床融汇贯通,运用得心应手。蔡师很早在临证中汇入了盆腔内诊,基础体温测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内分泌激素测定、B型超声波检查、男子精液常规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西医诊察手段,以弥补...
...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等。但所有的辨证方法可结合运用,即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也可用于杂病,杂病的辨证方法也可用于外感病.不必截然分离。外感病辨邪正斗争形势为主,但要注意不同辨证方法中证型异同的区别。如六经辨证中的阳明病,在卫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刘瓦利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辨证是中医治病的先决条件,而西医诊断又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对于病人,既要重视辨别是什么病,又要分析其当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证,善于把...
...论述。一、 临床诊治,首先辨病;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所谓辩病,早在清代徐灵胎的《兰台轨范.序》中即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
...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对于病人复杂的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这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治疗方法,这是“施治”。例如患者初起有头痛、身热、自汗、微畏寒、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症状,经过分析综合,...
...而非病。如《伤寒论》中的太阳病、阳明病、坏病、合病、并病等,他如古今医书以证为病的情况亦是很多的,例如头痛、胀满、水肿、腹泻等等。 反过来说,却是没有以病为证的问题。凡此种种都说明传统上辨证的意义要胜过诊病(这亦与若干病都是以具有一定条件...
...辨证、辨脉。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仲景是在示明“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太阳病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再通过辨证分别出本证三型之不同及各自兼证、传变之不同。《金匮要略》的最大特点是辨病辨证合参论治。对虚劳、呕吐、腹满、下利等症仲景着重辨证论治;对...
...不同疾病,只要辨证证候相同,运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辨证的“证”是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例如:同是痢疾病,症见腹痛、下痢、便脓血等症,在其发病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则有气分、血...
...研究结果的处理也是如此。 ■证候本质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证候规范化。中医病、证候和症状的规范,是实现中医学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建立规范化的证候诊断标准是证候深入研究和多中心协作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证的诊断标准及规范化应使证候的内涵和外延得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