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见之病,知传脾,当先实脾”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之病,则知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28.html

恶风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恶风指是“风木之藏”。 恶风】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恶风。」因为是“风木之藏”,有一些病症如老人中风,小儿惊风,一切风湿、麻木、搔痒、痉、痫等,其病因病理往往和风邪以及五脏中的密切相关。又主管筋的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988.html

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脏之一,是贮藏血液的脏器,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能起调节的作用。 五脏之一。是贮藏血液的脏器,对周身血液的分布能起调节的作用。性如木,生疏泄条达(条达本是形容树木无拘束地生长,枝条畅达。联系到人体,肝气条达,气血就此较舒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989.html

五脏五味补泻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酸泻之(赤芍药),实则泻子(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虚则补母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以甘泻之(甘草、参、),实则泻子(甘草)。欲软,急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24.html

五脏五色死生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兹,滋同。如草滋者,纯于青而色深也。此以土败木贼,全失红黄之气故死。)黄如枳实者死,(黄黑不泽也。)黑如 者死,( ,烟煤也。 音台。)赤如 血者死,( 血,死血也,赤紫而黑。 ,铺杯切。)白如枯骨...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1-19.html

五脏风寒_《金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风寒四中风者,头目瞤,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为厥阴风木,中风者,木郁风动,筋脉振摇,故头目瞤动。脉行于胁肋,经气壅塞,故两胁痛楚。筋脉燥急,故行常伛俯。木燥而克土,土虚则嗜甘,土味甘也。五脏风寒五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xuanjie/1294-8-2.html

五脏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 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 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 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5-2.html

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_【中医宝典】

...而就在具体相配方式出现了争议。 五脏配五行,在古代的祭礼中已经出现。《吕氏春秋》记载古时祭祀,以春配脾,夏配肺,秋配,冬配肾,在夏秋之间则配心。这一配法与现在中医所用的不同,它是根据脏腑的解剖位置来确定的。现在中医所用的木、心火、脾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872.html

组图:五官看五脏_【中医宝典】

...不堪重负了…… 黄帝内经曰:“鼻者,肺之官也。 目者,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 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看看镜子里的五官,它们其实也是五脏健康的镜子。 有了这通过五官看五脏的本领,便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了然于心。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16.html

五脏_身形脏腑组织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作用,并重视内脏的病理变化的反映,以及内脏之间与形体各组织之间的联系。为了和六腑相配合,五脏加上心包络,就是所谓的“六脏”。脏和腑的配合(又称“互为表里”腑为表,脏为里)是:心合小肠,脾合胃,合胆,肺合大肠,肾合膀胱,心包络合三焦。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uzang-939.html

共找到761,0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