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异功散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时方歌括》五味异功散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苓术参甘四味同.(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姜枣煎.名四君子汤.)方名君子取谦冲.增来陈夏痰涎涤.(前方加陈皮一钱顺气.半夏二钱除痰.名六君子汤.)再入香砂痞满通.(六君子汤加木香...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wuweiyigongsan.html

食品五味皆属脾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饮食的五味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脾、肝、肺、心、肾。食物五味对脏腑虽各有偏重,但食物首先是归脾胃,通过脾胃分清泌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以后,然后再分属不同的脏腑,起到濡养作用,因此,可以说蔬菜五味皆属于脾。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78.html

分清五味 让身体健康_【中医宝典】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离不开饮食中的五味——甜、酸、苦、辣、咸。五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假如你调配得科学合理,不仅增加营养,而且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相反,你若是偏嗜其中一味,则有害于身体。 甜味 科学研究证实,糖类是人体热量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675.html

《内经》中涉及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发生“脾气湿滞”;味过于辛,可导致“筋脉衰败”。这说明饮食对人体五脏有“养”和“”的双重作用。因此,小心调和、搭配饮食五味时,就能够营养充沛,筋强骨壮,身体健康。 食不过量 各种饮食摄入适量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8.html

五味免偏嗜 饥寒防失宜--《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上)_【中医宝典】

...□ 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葛洪在《抱朴子》中对《内经》五味损伤学说,运用五行学说进行了解释,谓:“五味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脾,苦多伤肺,辛多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00.html

五味·灵枢·黄帝内经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

http://wenxue360.com/guji/1100.html

五味·灵枢·黄帝内经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

http://www.wenxue360.com/guji/1100.html

五脏苦欲补泻解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各有天性,遂其性则欲,违其性则苦,本脏所苦为泻,本脏所欲为补。盖指水润下作咸,火炎上作苦,木曲直作酸,金从革作辛,土稼穑作甘。五味而言,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16.html

过量的解释_过量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剂量太大 overdose 过量的安眠药 以过多、过剩、多余为特征或超量 redundant 过量的供应 国语辞典 超過適當的限量。 如:「吸菸過量,有害健康。」...

http://hanwen360.com/c/340955.html

五脏苦欲补泻解_《目经大成》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五脏各有天性,遂其性则欲,违其性则苦,本脏所苦为泻,本脏所欲为补。盖指水润下作咸,火炎上作苦,木曲直作酸,金从革作辛,土稼穑作甘。五味而言,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

http://qihuangzhishu.com/642/37.htm

共找到95,4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