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寿世保元》人参五味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寿世保元》:人参五味散【处方】黄耆6克 人参9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9克 当归6克 熟地黄9克 吉梗2.4克 地骨皮9克 陈皮6克 前胡6克 柴胡2.4克 五味子1.2克 枳壳3...
...目录 《外台》黄耆五味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台》:黄耆五味散【处方】黄耆6两,赤石脂8两,厚朴5两(炙),干姜2两,艾叶(炙)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痢疾。脓血相和食不甚稀,每出脓血与食相兼,腹亦小痛。【用法用量】...
...《临症验舌法》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泄利虚饱。凡舌见黄色干燥,而形质反见胖嫩者,脾胃气血两虚...
...目录 《卫生宝鉴》五味黄耆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卫生宝鉴》:五味黄耆散【处方】黄耆 麦门冬 熟地黄 桔梗各15克 甘草7.5克 白芍药 五味子各6克 人参9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四肢困倦,脚膝...
...《时方歌括》五味异功散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苓术参甘四味同.(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姜枣煎.名四君子汤.)方名君子取谦冲.增来陈夏痰涎涤.(前方加陈皮一钱顺气.半夏二钱除痰.名六君子汤.)再入香砂痞满通.(六君子汤加木香...
...白茯苓散 半夏散 槟榔丸 冰霜梅苏丸 补脾白术散 草豆蔻散 陈橘皮散 沉香定痛丸 大腹皮散 茯神散 茯神汤 虎睛丸 加味芍药汤 培脾舒肝汤 人参散 葶苈散 五味沙棘散 遇仙丹 方剂主治:胸中满闷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茯神散 回阳升陷...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 【五味】 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另有淡味,因为它的味道不显者,所以仍称为五味,但实际是六味。味不同,作用也不同。辛味能散能行,如荆芥散风寒,砂仁行气,川芎活血。甘味能补能缓,如黄耆补气,阿胶补血,甘草能...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以咸泻之(泽泻),实则泻子(芍药)。欲坚,急食苦以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
...禁忌的意思。由于五味归于五脏,而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偏则容易致病,故必有所禁。辛味善走气分,但性主散,多食则能耗气,故气病不宜多食辛味。咸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则血行凝涩,故血病不宜多食咸味。苦味善走骨,因其能助心运行水液的作用,故又称“决渎之宫...
...种不同味道。事实上,药性的五味并不是指该中药的真实味道,而是根据其药效得到的。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能补、能缓、能和。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指降泄肺气、胃气。咸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