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多因夏秋季节暑湿邪毒侵袭人体,客于肺经,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所致。...
...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二、外治法(—)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二)脓液...
...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中药内病外治疗法之一郑氏红药外治法,从晚清到现在,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
...黄水疮好发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多继发于痱子、湿疹等。皮损开始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周围绕以炎性红晕。脓疱开始时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日后脓液混浊下沉,呈半月...
...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倾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
...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治法:健脾渗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二、外治法(—)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二)脓液...
...敷脐治疗的同时,也可根据皮肤病变情况选用外用药。湿疹皮肤出水、糜烂或红肿时,可用中药煎汤外洗。推荐一个外洗方: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
...外阴白斑学名为“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范畴。以中年以上妇女为多见,是妇科难治病症之一。患处常剧烈瘙痒、皲裂,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熏洗的方法治疗,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
...中药:初起仅有红斑、丘疹、少量水疱而无渗液时,可选用苦参、大飞杨、九里明、地肤子、荆芥等煮水温洗,或用10%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搽;如果水疱糜烂,渗出明显,可选用地榆、黄柏、苦参、马齿苋、野菊花等煮水温洗,或10%黄柏溶液湿敷。...
...1 986年春至1988年夏,经运用中药覆脐止泻散外治小儿腹泻2 1 2例,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21 2例中,男性1 24例,女性88例。年龄:1岁以下者1 5 1;1- 2岁者33例;3-4岁者28例。按照辨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