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辨证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术】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但同一疾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或...

http://qihuangzhishu.com/80/10.htm

中医病案的沿革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限制,中医病案的格式仍未能做到统一,只有在今天,中医病案格式才能做到统一和规范。...

http://qihuangzhishu.com/92/87.htm

小肠病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这是中医临床辨证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小肠病辨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08.html

顾乃强_一、注重辨病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因此顾氏重视辨证分型,对“同病异治”有深刻的研究,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可以表现不同的主证,同时机体的个别特殊性,即气血阴阳差异,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为各类分型。顾氏认为辨证可以揭示个体气血阴阳的特殊性,又可正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方法科学过程合理——中医辨证研究思路分析_【中医宝典】

...客观及定量依据,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其所主病证也不能简单地进行是否判断,而必须综合各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求得病证诊断的“近似值”,这实际上是一个模糊运算的过程。 ■中医辨证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中医临床辨证综合运用上述思维方法,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03.html

病案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病案,古称“诊籍”、“脉案”和“医案”,近又发展成“病历”,是医生诊治疾病经过的实录。它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既往病史和家属病史,以及诊断治疗过程,病的结果等都一一如实记录下来。它不仅是复诊和转诊或病案讨论的资料,也是疾病统计和临床研究的...

http://qihuangzhishu.com/92/86.htm

智能化中医诊疗系统研发成功_【中医宝典】

...特点,对临床各科病人能辨证给出诊断、分型、治则、选方用药直至医嘱。以该项功能为核心制作成功的智能化中医诊疗管理系统,将使中医医院实现一整套体现中医特色的数字化管理,这是实现中医理论体系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的重要研究成果。 联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297.html

什么是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什么是中医诊断中的症、证、病、辨证?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症 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症是分析判断病证的原始依据,主要包括症状(如头痛、咳嗽、胸闷)和体征(如面色白、舌质红、脉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0.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五脏六腑盈虚,血脉营卫通塞,固非耳目所察,必先诊候以审。”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金元之世,专攻诊断者,颇...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辨证“辨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学在强调辨证的同时,还要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 古时候,没有像现在有这么多仪器设备,也不可能依靠检测手段进行诊断,病人往往是因为出现某一症状或原有的症状加重来就诊,所以,希望获得治疗的就是针对这一个主症。比如说胃痛的病人来找医生看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61.html

共找到616,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