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能及,缩缩其形短。”舒诏、陈修园等人亦提到具有“缩”这一因素,但临床上可以见到有收缩表现的,它是久按之后无论从大小、长短、浮沉、力度等上看都是由大而小,由长而短,由而沉,由有力而无力,这是本虚标实证或是假实证的脉象,这不能算是短,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中医脉象芤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表面力度。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而紧,按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虚,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6.html

的原因_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摸到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而有力。如果表证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若久病见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越,病情危重...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FuMai341382.htm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虚实,气所结,然后为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藏医诊_【中医宝典】

...诊断,因为足与心脏距离最远,临死前先从边远之处收束。藏医按脉轻重,与汉族医学也有不同之处。汉族中医诊脉时,三指同时用力,分、中、沉三种力量切脉,藏医虽也有轻、中、重分,但却是指候冲脉处应轻按,候甘脉处应中按,而候恰处则需重按。藏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正常脉象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象脉象的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位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6.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感冒数(风热感冒)、紧(风寒感冒)、沉迟(阳虚感冒)、细数(阴虚感冒)。临证见细为诸虚,也见湿阻候;滑脉者为妊娠,也见痰饮诸候,食内停征。 诊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临诊中也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取即得,重按反觉减弱。 【脉象的一种。取即得,重按反觉减弱。主病在表,而有力是表实,而无力是表虚。多见于感冒和某些急性热病初期。此外,某些久病阳气虚损也可见大无力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62.html

相兼相关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尺伤精血虚寒甚。”李中梓亦说:“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血枯损,右尺得,火败命乖。”《学阐微》谓:“而兼濡伤暑。”因暑湿外邪,机体为抗御暑湿气血奔集于表而。又濡为气阴不足征,且暑易伤津耗气,所以濡为伤暑常见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7.html

中医脉象滑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以过,黄宫绣《脉理求真》说:“滑则往来流利,举紧,按滑石。”或者所释并不实际,语涉玄虚令人有莫测高深感,最为言脉者所忌或依经作解(尽管“平脉法”这部分资料并不见得都可靠,从本质上歪曲了滑脉的形并且混淆了滑脉与其他脉象的关系...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2.html

共找到551,7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