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脉_《轩岐救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政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以上皆正伏脉也.又有如伏脉.乃病...

http://qihuangzhishu.com/698/35.htm

脉象仪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的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的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的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89.html

痈疽伏脉歌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歌】痈疽伏脉理当明,毒闭于经六脉停,审证无凶宜穿发,气通脉道自然行。【注】痈疽二证,有见伏脉者,皆由于毒气闭塞经络,荣卫壅滞故,以致六脉停止,沈伏不见也。若审其证无凶象,非死脉也。治惟宜穿通经络,宣发荣卫,使气得通,而脉道自然行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62-29.html

脉象图形的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形成了中医脉象,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凭个人经验体会亦会产生“见仁见智”别,初学掌握亦非易事,尽管传统脉学在形象的比喻描述中历代医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0.html

伏脉_《轩岐救正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政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肢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以上皆正伏脉也.又有如伏脉.乃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xuanqijiuzhenglun/698-13-12.html

脉象仪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的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的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的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02.html

正常脉象是指什么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脉搏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 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3.html

中医脉象简介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脉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3.htm

伏脉(阴)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体象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着骨,始得其形。主病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症。伏居右寸,气郁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按】伏之为义,隐伏而不见谓也。浮中二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5-27.html

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带来了脉象的变化。古人认为脉象可以测知病源,判断生死,如《王符潜夫论·述赦篇》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虚实,气所结,然后为方,故疾可愈,而寿可长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序上严厉批评了那些不精心诊脉的医生,说他们不可能“视死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9.html

共找到544,4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