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费兆馥名师研究室 ●无论是神化脉,还是贬低脉,都是对脉误解。准确地据脉断症并非评价中医师水平标准,诊断水平高超不等同于医术高明。合参,才是王道。 ●疗效是中医诊疗根本,如何提高临床中医师诊脉水平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合参之望诊闻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达到从理论、知识到技能熟练运用。现仅以内科为主体,谈谈个人临证体会。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舌为重点。 初涉临床时往往会认为问诊为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精遂,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真谛,而“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74.html

蔡小荪_二、详审因由 论以问诊为最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蔡师指出:、闻、问、切,名曰,乃中医医家诊察疾病之规矩准绳。盖望诊者,人体之神、色、形、态、舌及经、带、恶露、阴部、乳房、腹部种种;闻者,闻声音、气息、分泌物之异味;问诊者、问主症、病史、兼证、月经、带下、婚产、旧疾、家属、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566-3-2.html

石仰山_中以问诊为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问、闻、切、闻、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之来、病之演变、病之现状,方可知病之起始。疾病过程,病之深浅。以及病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angshan/595-6-4.html

临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闻、问、切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脉,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周仲瑛_合参之 问诊 切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问 问诊是中最须下功夫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基本功。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2.html

《伤寒论》中“腹认识_【中医宝典】

...一定要及时触按,查其病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综合,相参,才能确定病所,明了疾病性质,了解病邪轻重,做到定性、定位正确诊断,治疗才能有的放矢。 2 中医腹部按可与现代医学触、叩诊结合进行 中医腹部按内容丰富实用,通过按可知腹部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6.html

华氏脉缔造神医摇篮_【中医宝典】

...体内有病必然会在体表有所表现。这也是中医、闻、问、切”基本原理,是中医基础理论。 可是现代医生们差不多忘记了一个事实:人体是一台更精密仪器,当今科技研究仪器想接近人体精密水平还差了一大截。这就是为什么心脏难受,心电图做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儿科应用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儿科疾病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闻、问、切合参。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应用有其特殊情况。闻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

http://qihuangzhishu.com/79/67.htm

误区_【中医宝典】

...进行一次“例行程序,充其量是看看脉搏跳动强弱,数一数心率次数,对诊治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把脉时心不在焉,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开方上。 二是有些中医看病如相士。“病家不用开口”,医生一诊脉,便察言观色地揣测叙述病人症状,故弄玄虚,以藉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共找到1,171,9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