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黄疸的临床表现,将其概括成为阳黄、急黄、阴黄三型。一般阳黄以皮肤色黄如橘子色为特点,其产生原因,主要由于脾胃湿热郁蒸影响肝胆,使胆汁逆人血中,溢出皮肤,故其治疗首当清除湿热,祛湿常选茵陈、苍术、厚朴、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目录 《中医杂志》固精导浊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杂志》:固精导浊方【处方】萆 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
...出生时或生后不久掌跖及指、趾屈侧皮肤先发红,逐渐增厚,转变为黄色角化物。其表面平滑,形如多发性鸡眼,一般多广泛发生,两侧对称,无自觉症状,但有时瘙痒,痛觉及触觉均迟钝。至冬季往往发生裂隙,则感觉疼痛。掌、跖的球状部分病变特别明显,脚跟也可...
...黑皮半两) 甘草(炙锉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以牛乳一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阴黄,身如橘色。小便不利。茵陈散方茵陈蒿(二两) 桂(去粗皮半两) 泽泻(一两一分)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 猪苓(去黑皮各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
...小儿眼球及全身肌肤发生黄染时,中医统称为“黄疽”。小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肌肤和巩膜颜色发黄,而无其他症状,不经治疗,数日内即可行消退。如果巩膜、肌肤黄色经过2-3周仍不消退,而且黄色不断加重,或者其他...
...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
...炽盛,或风湿化热,痹阻经脉;爪甲红紫且暗或绛色为热病伤阴,多发生在热病后期;爪甲黄色,多为湿热熏蒸之故,见于黄疸,其色泽鲜明为顺,黯滞者多为久病阴黄;爪甲青色多主寒证,瘀血亦可见之,若病久而见爪青,预后不良。该书也没有论及月牙。 《中医...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浊毒证研究”被列为重点支持课题,其研究过程也与其他科研项目一样,必须明确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 何为“浊毒”?首先得明确其研究对象是一个新的物质还是学术理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它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毒”、...
...黑皮半两) 甘草(炙锉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以牛乳一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治阴黄,身如橘色。小便不利。茵陈散方茵陈蒿(二两) 桂(去粗皮半两) 泽泻(一两一分)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 猪苓(去黑皮各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
...病本热而变为阴,非阴症能发黄也。韩祗和云∶病患三五日,服下药太过,虚其脾胃,亡其津液,渴饮水浆,脾土为阴湿所加,与热邪相会发黄,此阴黄也。当以温药治之,如两手脉沉细迟,身体逆冷,皮肤粟起,或呕吐,舌上有苔,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遍身发黄,小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