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的意义_【中医宝典】

...“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能够把我们那点局限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这个东西就是经旨。现在我们老说中医要创新才有出路,但,你凭什么去创新呢?所以,搞经典完全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创新。这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33.html

中医经典的魅力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经典的轻视和无知。要想振兴中医,不要求中医学好经典、学好《伤寒论》是不可能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481.html

初学记》在线阅读

...作者:(唐)徐坚等撰 《初学记》,三十卷,是唐人撰修的一部类书。唐玄宗为方便他的儿子学诗作文时引用典故和检查事类,而命集贤院学士徐坚、张说等编辑此部类书。这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既有豊富知识,又便于临文检查。因其目的主要是为因应皇子们...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61.html

经典的10大抗衰老中药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10大经典抗衰中药包括、何首乌 、黄芪、人参 、三七等中药。 中医对抗衰老早有认识,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其中列为“上品”的有100多种。被列为上品的中药,为无毒、有强健身体作用的“补药”。◆何首乌 ◆黄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887.html

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难以置信的,但,又是在传统的许多领域中存在的事实。我们要消除上述这个认识过程的障碍,仍然还得从理论的构建谈起。前面我们讨论过,中医经典不是光凭一个理性思考构建的,还有一个内证过程,是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正是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合,构成了梁漱溟先生所...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4.htm

读书入径的方法——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_【中医宝典】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读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 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038.html

立足根本 衷中参西——我的学医成长之路_【中医宝典】

... 初学医 培养兴趣 学以致用、实属不易,对中医的兴趣让我坚持读了一批经典书籍,名医经验对我临床帮助很大。 随着对中医的学习,我很快接受了中医的思想,而且喜欢上了中医。由于当时《内经》等很多经典都是必修课,加上我很喜欢古文学,所以我对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634.html

四大虚证--经典补品_中医食疗药食同源_【中医宝典】

...的状态。中医认为,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虚证,应该用不同的补品进补,才是正确的有益的方法。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有害无益。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中医四大虚证经典补品—— 气虚多食人参 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4495.html

中医四大经典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6.html

经典养生方中的“四大名补”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特别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四大名补”,邀请中医典籍专家为我们一一讲解,长假期间您可以试着补一补。 在三千多年的中医历史中,历代名医创立了很多名方良药,那些经皇家御用、到今天仍在使用流传的,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94.html

共找到372,1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