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_【中医宝典】

...躁则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283.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黄帝内经·四气调大论》篇中还提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观点,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下流行的“冬病夏治”之法,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调摄情志古称之为“养性”。“养生莫若养性。”一般而言,性情开朗,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病,即使患了病也比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养生文化_中医养生_【中医宝典】

...养生也要以和为贵 养生有五难 名利数第一 养生与体育有别 养生与中国文化 养生重阳气和治形保精 药攻邪气 食养正气 要长寿,常吃“素” 一切病皆生于心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以古琴五音调和人五情 涌泉穴养生谣 忧愁时候抚琴吟唱 欲必不穷...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angshengwenhua-747-1.html

能中和者必长寿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和“仁”,两者均对中医养生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中,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当以道家和儒家最为重要。道家崇尚自然,儒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57.html

中医长寿学说及养生要领_【中医宝典】

...躁则亡。”《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的作用:“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道:“静者寿,躁者夭。”静也并非绝对地静,可以外静而内动。古人认识到寿命有定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299.html

春季 中医教您如何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所说的,是指精神、意识、思维,即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就是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怀和意志等方法,来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作为与天地相应的人来讲,显得格外重要。 春季情绪易波动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84.html

中医养生道与养法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1.html

《周易》与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周易》养生思想的核心—— 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三大生存法则。 一.《周易》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关于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中国自然哲学典籍,阐明自然宇宙理,人生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开山著作。在漫长的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7.html

专家研究成果中医养生七招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医养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 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56.html

养性延命录》谈养生_【中医宝典】

...《养性延命录》原题陶宏景辑。陶宏景,生于公元456年,于536年去世,享年81岁。陶氏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通过自己养生的心得体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养生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在静养方面,本书强调益气、保精、摄养生大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63.html

共找到553,8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