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_铜人针灸

...角孙二穴,在耳廓中间,开口有穴。手足少阳、手太阳(按:据针灸甲乙,应是“手阳明”)之会。主齿不嚼物,龋痛肿。灸三壮。针入三分。 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主耳有脓及底,耳,耳痛、鸣,聋,并齿龋。针入三分。灸三壮。 听会二穴,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黄帝明堂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内容却被后世文献代代相承地辑录和保存下来。 最早引录明堂一书是魏晋时期针灸甲乙,但由于甲乙是一部类书,因而没有按明堂原型抄录;唐代政府曾两次下令重修明堂:一为甄权撰修之明堂图,一为杨上善奉敕撰注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中国针灸全球公认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国际标准。当年10月,WHO在马尼拉召开“针灸腧穴定位”第一次非正式会议,共有9个代表国参加。2006年11月初,WHO又在日本筑波市召开了国际会议,中日韩三国针灸学界代表在会上基本达成一致,即统一参照针灸学古典著作,以中国针灸甲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4.html

子午流注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不同日时而变化。是既知最早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专书。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其主要内容在后代针灸书中多有收载。本书现存针灸四书本及抄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88.htm

子午流注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不同日时而变化。是既知最早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专书。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其主要内容在后代针灸书中多有收载。本书现存针灸四书本及抄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48.htm

黄帝明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一种针灸专着。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参见各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5.htm

黄帝明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一种针灸专着。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参见各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6.htm

皇甫谧与“黄帝三”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一代经学大师,熟谙经典,“事类相从”类书编纂体例给皇甫谧针灸甲乙著述以很大启发。 在中国历史上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医学家,皇甫谧堪称第一人,他著作针灸甲乙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类编为一书,是现存最早针灸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54.html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补泻等针灸诊疗各要素,也都有详细论述。 汉代还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针灸腧穴专书——黄帝明堂,它总结了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大量汉以前针灸治疗文献。见诸史书同时代还有白氏内经扁鹊内经等,可以想象当时除了黄帝一派,还有其他医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5.html

针灸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定位,撰著铜人腧穴针灸一书颁行全国,并铸造了造型逼真、构造精巧教学工具——铜人模型,对针灸学术发展起了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明清以降,针灸理论继往开来,技术和器具不断改进,流派纷争,名家辈出,佳作不断,针灸疗法取得了更大发展。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2.html

共找到1,088,5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