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之调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者以食指患者寸脉,中指关脉,无名指的定势,是不可变更的。准确地确定寸关尺部,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寸以候心肺之气,关以候肝脾之气,尺以候两肾之气。寸关尺部位若稍有不确,则所候脏腑之气,亦随之而乱。 所以,下指首先要按准寸关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7.html

温阳逆_《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增进。予全真一气汤,作万一之想。炮附块、党参、生白术、鲜生地、麦冬、远志、陈胆星、五味子、怀牛膝”。情平平,四”热虽稽留不退,渐次下降,谵语亦减”,仍以二方为基础,加菖蒲、郁金等开心通窍,祛痰。五热势下降,神志渐清,有转机,...

http://qihuangzhishu.com/1050/7.htm

小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部,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部的方法,是小儿的主要方法。 小儿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的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各种方法诊脉动如用十二经诊法、部九候诊法、尺寸诊法等等逐渐形成独寸口法,直至完成了独渗寸口法脉才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对此可以这样认为,经脉检查是的起源,多种诊脉方法所具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的形成过程。独取寸口则是,这一历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2.html

实用_【中医宝典】

...实用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牛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看,多简便]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28.html

论《内经》《金匮》水肿腹胀因各别治法不_《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必是外感门另是太阳之风水,非《内经》肝肾并浮,及勇而劳肾,而 庞然,内伤风水也。又云∶皮水其亦浮,外 肿不渴,当发其汗。夫曰发其汗,直与太阳经伤寒兹治法矣。岂可以此法而治肝肾并浮,勇而劳肾,而 庞然,虚不当刺之内伤乎。若云肝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5.html

的冲击(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而不像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的人,舌容易掌握的多,相比之下,舌更容易普及和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的黄金时代,舌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的在诊断学上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3.html

论_《轩岐正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人迎气口之分.西山戴同父复着刊误.亦辟其非.崔紫虚之四言法.滑伯仁之家枢要.李言闻之四发明.立论玄奥.李濒湖之学奇经.解释精详.皆有功于后学.允为当世之指南者也.医而知此.何病不瘳.故不明则无以别不别则无以施治.其可以不...

http://qihuangzhishu.com/698/24.htm

诊法之其他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此,远不及寸口简便易行,因而不易普遍施行。诚如《雪斋读医小记》所云:“仲景施之伤寒卒病急难重症则可,若欲令一般门诊,皆除靴脱袜,延颈以就诊,恐腾为笑谈矣。”尽管如此,作为重症时的一种补充诊法,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况且,若手之寸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9.html

共找到370,2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