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话七情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维系。《内经》有“怒伤 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33.html

七情_病因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变化七种表现,是外界事物反映。作为致病因素,是指这些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或内脏先发病变,进而影响习精神活动。参见“五志”条。指药物配伍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qiqing-435.html

七情内伤_《医学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喜、怒、忧、悲、思、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疗之不易也。须识其何脏独伤,观其色,察其脉,验其形神,详其太过与不及,而后调济之。其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enchuan/858-11-0.html

七情五脏之间联系紧密_【中医宝典】

...功能就差了,肾固摄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所 以中医说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和人五脏是休戚相关。其实我们在看历史小说时候,这样人是比比皆是。你看那王熙凤,她为什么得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她谁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11.html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编者按:《内经》郁证认识有三郁、五郁、六郁、情志之郁等,主要从五脏论治郁证。本文作者认为郁证病机,无非是五脏气机阻滞不畅、气血津液运行紊乱而致,所以要从五脏气机失调这个角度认识郁证。作者《内经》郁证从五脏论治有新的认识,根据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633.html

传统医学:中医养生话七情!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400.html

调和七情 和悦人生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人有“外感”与“内伤”之说。“外感”指是“风、寒、暑、温、燥、火”,用现在的话来说,当然也包括微生物感染。“内伤”指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就是人情绪。人周围事物,在态度上总会有一定反应,或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92.html

七情内伤_《医学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喜、怒、忧、悲、思、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疗之不易也。须识其何脏独伤,观其色,察其脉,验其形神,详其太过与不及,而后调济之。其惟...

http://qihuangzhishu.com/858/9.htm

中医养生话"七情"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20.html

七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变化七种表现,是外界事物反映。作为致病因素,是指这些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影响脏腑气血功能,或内脏先发病变,进而影响习精神活动。参见“五志”条。指药物配伍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

http://qihuangzhishu.com/109/641.htm

共找到887,1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