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确立三部脏腑分候定位诊脉独取寸口首倡于难经,但难经并未解决寸口切脉寸、关、尺分部等关键问题。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仍推崇人迎、气口、趺阳全身三部,反对诊脉“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引自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难经在线阅读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祥,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难为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84.html

丹医秘授古内容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由于成书在今本黄帝内经之后医学经典难经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何谓也”;又由于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著脉经中才开始见到将两手“寸口”[即位于手腕桡侧动脉。]分成寸?关?尺三部,用以诊候...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中医切诊_中医四诊_【中医宝典】

...难经成就特点 难经对后世影响 难经难经几个有关问题 内经具体内容 内经对后世影响 四时经 按诊方法意义 按诊内容 八交会穴交通途径 八交会穴介绍 八...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中对学已有了丰富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关于丹医秘授古抄本_丹医秘授古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先天受气偏盛。从推断脏腑平素强弱已经受病虚实,而定其人寿夭、性情、生死、吉凶。分经候第二部分讲述分经候具体内容,所述二十部具体诊法与主病,实即丹医秘授古抄本主体内容。但我之所以要以相对而言属“二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华佗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道顺证之法中大段引用扁鹊等,都是明证。因此,其诊法亦为独取寸口。此外,华佗尚有如下特点: 区分寸关足 目前能够见到,将寸关尺三部,用于实际诊脉文献中,较早要算华佗了(难经仅提出寸关尺,具体应用记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0.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抄本_丹医秘授古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先天受气偏盛。从推断脏腑平素强弱已经受病虚实,而定其人寿夭、性情、生死、吉凶。分经候第二部分讲述分经候具体内容,所述二十部具体诊法与主病,实即丹医秘授古抄本主体内容。但我之所以要以相对而言属“二手...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htm

舌诊时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力量不大,诊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为第一部舌诊专著金镜录第一部诊专著脉经两者相比,其学术成就相差太大,金镜录还不足以构成对脉经冲击力量,这主要与两书作者学术水平所决定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后世存在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独诊寸口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后人所做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中,保卫脉经,普及等工作而已。 1、缺乏重大、突破性质进展 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共找到1,102,4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