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三集》第七卷(苏辙·论语拾遗〈并引〉 予少年为《论语略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书者十二三也。 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 时为籀等言,凡二十有七章,谓之《论语拾遗》...
...不勤。 求我何多,请辞不能。 客谓主人:唯子我然。 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云兴于山》苏洵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
...,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 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扌卑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
...《关于绥蒙诺夫及其代表作〈饥饿〉》译者附记〔1〕 《饥饿》这一部书,中国已有两种译本,一由北新书局〔2〕印行,一载《东方杂志》。并且《小说月报》上又还有很长的批评〔3〕了。这一篇是见于日本《新兴文学全集》附录第五号里的,虽然字数不多,却...
...〈此段疑避吕、范二家子弟因并陈恭公事而去之。窃谓于此尤可以见欧、范之存心与吕、陈之悔过,恐皆不可遗也。〉惟称苏梅李本“自谓不及”下有“二人因此名重天下。公惟尝因醉戏亲客曰:‘《庐山高》他人作不得,惟韩退之作得。《琵琶前引》退之作不得,惟杜子...
...老苏。时相韩公琦闻其名而厚待之,尝与论天下事,亦以为贾谊不能过也。然知其才而不能用。初作昭陵,礼废阙,琦为大礼使,事従其厚。调发趣办,州县骚然。先生以书谏琦,且再三,至引华元不臣以责之。琦为变色,然顾大义,为稍省其过甚者。及先生没,韩亦颇自咎...
...《栾城后集》第七卷(苏辙·历代论一〈并引〉 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 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 以为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 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
...《论文集〈二十年间〉第三版序》译者附记〔2〕 Georg Valentinovitch Plekhanov〔3〕(1857—1918)是俄国社会主义的先进,社会主义劳动党〔4〕的同人,日俄战争起,党遂分裂为多数少数两派,他即成了少数派的...
...七十二,积之以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张而不已,谁不能然。盖总例之外无观焉。 ○四位 《玄》首之数,在乎方、州、部、家。〈推《玄》算备矣。〉初揲而得之为家,逆而次之极于方。凡所以谓之方、州、部、家者,义不在乎其数也,取天下有别之名而加之耳。夫...
...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