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圣人与刍狗_道家_【文学360】

...可以随便任人当副食,而不像供在祭坛上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了。“仁”字,在老子本文中,当然是代表了周秦时代诸子百家所标榜仁义“仁”,换言之,也就是爱护人或万物仁慈、仁爱等爱心表相。 当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攫掠一般平民...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8.html

老子十三宠辱谁能不动心_道家_【文学360】

...房里洗澡。儿子敲门大叫爸爸,我已考取几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声小叫!儿了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爸爸,你也是几名考取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声呵斥你...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4.html

老子第二十老子素描修道者人生_道家_【文学360】

...,放得下便可。但是,你一躲到深山野地去,有许多人还是会千方百计找你出来,你有道啊,要你干这干那,绝不放过你。这就是“欲世相忘却大难”了。所以老子最后只好骑着那匹青牛,悄悄逃出函谷关去了。 老子这第二十,实际上全部在阐述前面所说“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8.html

老子第二十五天下大老母_道家_【文学360】

...各个不同角度去认识它,并且它已用或显或隐文字言语来表达,透露了个中消息,本不需要后人画蛇添足,多加注解。 老子五千言,洋洋洒洒,信手拈来,道真相,答案自在其中。第一一开头便直截了当地“道可道,非常道”。颇有拨云见日之势,一笔...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7.html

老子老子薄视时贤_道家_【文学360】

...。主张起用贤人来主政、当政。因为所看到当时社会衰乱,处处霸道横行,争权夺利而胡作非为,大多不是有道德、有学问人来统领政治治道,所以主张要“尚贤”与“尚同”。这个“同”,又与孔子记述在礼运篇中“大同”思想“同”不尽相关,但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7.html

老子·道经·十六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十五哲学_道家_【文学360】

...深切处,可以为殉情自杀,可以为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们你依我依美满时间,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红楼梦,也不到几年之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结局。所以人生最好境界是“不欲盈”。虽然有那永远追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9.html

老子第二十六谁肯放下自私包袱_道家_【文学360】

...笑话过了,再来正经。读本这一节原文深意,以我个人浅见来说,已如上面讲过,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点大地,负载万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索取人们和万物付于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地,静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3.html

老子·德经·五十八评析

...变化之中,但是,‘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万物‘根’是道,‘归根曰静’。认为‘道’也有其‘静’一方面;而且专就这一句话,‘静’又是主要。因此,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共找到1,102,56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