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老子薄视时贤_道家_【文学360】

...。主张起用贤人来主政、当政。因为所看到当时社会的衰乱,处处霸道横行,争权夺利而胡作非为,大多不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统领政治的治道,所以主张要“尚贤”与“尚同”。这个“同”,又与孔子记述在礼运篇中“大同”思想的“同”不尽相关,但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7.html

老子十七:人生哲学与道的层面_道家_【文学360】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传上的:“形而上者之谓道”。现在我们讲中国哲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老子·德经·五十八评析

...会转化为福。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272页)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批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老子第二十老子素描修道者的人生_道家_【文学360】

...,放得下便可。但是,你一躲到深山野地去,有许多人还是会千方百计找你出来,你有道啊,要你干这干那,绝不放过你。这就是“欲世相忘却大难”了。所以老子最后只好骑着那匹青牛,悄悄逃出函谷关去了。 老子这第二十,实际上全部在阐述前面所说“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8.html

老子第二十五:天下大老母_道家_【文学360】

...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并且它已用或显或隐的文字言语来表达,透露了个中消息,本不需要后人画蛇添足,多加注解。 老子五千言,洋洋洒洒,信手拈来,道的真相,答案自在其中。第一一开头便直截了当地:“道可道,非常道”。颇有拨云见日之势,一笔...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7.html

老子第二十六:一肩挑尽古今愁_道家_【文学360】

...老子十六所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哥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的原理而来。如此习静修炼,锻炼精神和肉体,互相合一而归于至静之极的不动之动,便可达到神仙“冲举”的成果。这便是中国神仙方伎学术的根据。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2.html

老子第二十一:此精不是那精_道家_【文学360】

...如果根据黄帝内经所载,在医学方面,所指的“精”,也不是精虫卵子,早已有了特别的说明。比如,我们听人:“这个人精神很好!”你总不会认为精神好,就是体内的精虫特别多吧!当然没有这种道理。精神是无法以言词作具体形容的。然而真没有这个东西...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3.html

老子·道经·三十二评析

...,与老子的原意不合。”(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20页)我们知道,道德经里所讲的“道”,就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道”是永恒的,既如无名之朴,是极幽微的;而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运动的客观规律。张松如老子的所谓“道”...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4.html

老子十四:时空心物与道的体用_道家_【文学360】

...已久王弼编排的老子八十一的次序,从本章开始,又另起炉灶,转入辩说物理的境界,似乎不相衔接。其实,与十三所讲,不可为物情所累,而困扰于世俗的宠辱,因此而生起得失之心。而且进一步了解宠辱的发生,都由于我有我身之累而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6.html

老子十五:动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深切处,可以为殉情自杀,可以为痛哭流涕。但是,真在一起了,算算他们你依我依的美满时间,又能有多久?即便是红楼梦,也不到几年之间就完了,比较长一点的浮生六记,也难逃先甜后惨的结局。所以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虽然有那永远追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9.html

共找到552,0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