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知识是烦恼根源_道家_【文学360】

...读书人痛苦毛病。其实,“绝学无忧”真做到了,反能以一种清明客观态度,深刻独到见解,服务社会,利益社会。 接着,老子便谈道德最高修养标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唯”与“阿”两字,是指我们...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7.html

老子第十七人生哲学与道层面_道家_【文学360】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传“形而上者之谓道”。现在我们讲中国哲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老子第二十四投鞭断流苻坚_道家_【文学360】

...,有体有用,道体在形而上自然,道用却在万物万事,平常日用之间。因此,道,也正如孔子门人曾参所著大学一书中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不能离开此道。 因此,老子前后所说知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体而言,有同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5.html

老子第十五老子“士”内涵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十五老子“士”内涵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7.html

老子第二十二四不领导学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二十二在讲“曲则全”之后,下面再给我们申述了很多。也由此可以发现老子这本书编排,有很多第一句话是最重要,下面即是这个纲要申述,等于现在写文章一样,先标出一个纲要,纲要下面就说出很多重要道理。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1.html

老子第二流水行云永不居_道家_【文学360】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本义来看老子所说,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思想。在周易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它重点,在相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6.html

老子五千文过关-出自老子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规矩,志不在钱,所以对“只要你传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道德经,然后才得出关去。 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了这部著作,西度流沙不知所终。而这部著作,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0.html

老子第十魂魄精神一担装_道家_【文学360】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版本,一般习惯,都沿用王弼注编排,九九八十一,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9.html

老子·道经·第二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新颖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第四汉文帝、康熙、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老子道德经,嘱咐满族亲王们加以研读,奉为领导学圣经宝典。 姑且不谈汉文帝与康熙老子哲学。退而求其次,随便列举历史上名将相事功,用来说明老子本章中的“冲而用之或不盈”,以及“挫其锐,解其纷”作为。了解中唐名将郭子仪与名相李泌故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1.html

共找到1,101,5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