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八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十八春秋两大名医——老子与孔子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4.html

老子第十八忠臣孝子的伪装_道家_【文学360】

...不同而已。此即儒道二家的态度差别之处,但是道理是相互贯通的。 孔子在礼运篇“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饮食男女,人之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3.html

老子第二十六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_道家_【文学360】

...因此,才有深深感叹“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谓“身轻天下”的语意,是他们不能自知修身涵养的重要,犯了不知自重的错误,不择手段,只图眼前攫取功利,不顾丧身失命的后果。因此,不但轻轻易易失去了天下,同时也戕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3.html

老子第四白衣山人——李泌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第四白衣山人——李泌 到了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出走,皇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到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灵武。肃宗立刻和商讨当前的局面,便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要帮忙,封做官,恳辞不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5.html

老子第五圣人与刍狗_道家_【文学36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囗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从老子第一“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8.html

老子第十为政治国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岂不是有意刁难,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在老子本书第七十一的全文,已经自作答案,不须我们另加发挥。 如“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就是说明真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1.html

老子第三宋真宗贿赂宰相_道家_【文学360】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09.html

老子第二十四企鹅的步伐,猩猩的醉舞_道家_【文学360】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由第二十二开始,接连到二十五为止,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切莫乱加造作,因此,当起用因应在万事万物时,亦须效法天地自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4.html

老子十五动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道理也一样。书经“谦受益,满招损”。“谦”字亦可解释为“欠”。万事欠一点,如喝酒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了,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非丑态毕露,丢人现眼不可——“满招损”。又如一杯茶,八分满就差不多了,再加满十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9.html

老子第二十一孟子的证道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这里,且让我们借用孟子·尽心的话来注解老子的“其中有信”,却很恰当。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如果大家要谈修养功夫,只是一时兴来,随便搞搞打坐,认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4.html

共找到720,9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