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91.htm

素问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卷。清·张琦注。刊于1829年。本书根据王冰注本的素问》篇次,逐篇对原文重予注释。作者认为王冰旧注多“牵合附会”,故于注释中不取其说,主要参考黄元御素灵微蕴》、章合节素问阙疑》二书。其实张氏对王冰的批评欠公允。本书的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6.htm

天元纪大论_素问悬解》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林亿曰: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晋·皇甫谥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290/155.htm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素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之类。所以称“内经”,并不是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像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而已。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htm

素问》校诂派学术研究内容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二) 摘要:本文举例论述了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考证,将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医理等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考证中。 内经》是中医的理论著作,但实质上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6.html

素问的学术体系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4.html

素问的思想理论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学术渊源是与古人的认识有着继承关系的。张仲景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张仲景的这种认识,也源于古人的有关学说。 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外感病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5.html

素问新解_【黄帝内经】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于此注之曰:“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张仲景研究素问以左治右者也。”“从阴”至“治右”凡十六字亦本篇条文,是岐伯阐述“善用针者”时所言。 素问》之称“引”,可见其是从阴阳互...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6.html

素问直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清·高亿注。刊于1867年。本书为素问》全注本。每篇首记大意,次分段引录原文,其后分注、浅讲二项。注,为个别字词解释;讲,用较通俗文字对该段原文加以说明。其中刺法论第七十二、本病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1.htm

素问》校诂派治学特色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三)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问》校诂派的治学特色:一是继承皖派朴学治学风格。皖派治学风格有六点:审名实、重佐证、戒妄牵、守凡例、断情感、汰华辞。朴学家胡澍、俞樾、孙诒让等治素问》风格一承段玉载、王念孙,多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55.html

共找到465,8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