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内科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相关内容的精辟论述,分析、病因、症状,然后确定治法,列出处方。有有方,以为主。现存康熙刻本,又本书收入士林三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05.htm

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二字,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该篇数次提到,并强调其重要性,如“谨候气宜,无失”,“审察,无失气宜”,“谨守,各司其属”;又从临床常见的病证中,总结归纳为十九条,即后世所称的“十九条”。对于“”二字的原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8-0.html

_【中医宝典】

...以血为主,或以气为主的不同。一般说来,情志变化主要引起气分病变,如素问·举痛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恩则气结,”而寒、热、湿邪则主要引起血分病变,如素问·调经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33.html

金匮之奔豚气内经之心痹_【中医宝典】

...关键词:奔豚气 心痹 金匮 内经 摘要: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脉证治第八素问·痹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内经之心痹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10.html

何以察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的概念出自素问的“至真要大”里。至,是至高无上;真,不是假的;要,重要。最真实不虚的,最重要的论述就在这一篇里。我们从放在这一篇,而不放在其他篇,就可以看出它确实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至真要大”在具体讲述前,有黄帝的一段...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5.htm

内科杂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养不宜伐,故偏于执八味丸统治诸。又如沈朗仲,举历代医家对内科疾病脉、因、证、治的有关论述,其中十分突出和推祟李中梓注重脾肾的学术内容。张璐医学观点接近于薛已、张介宾二家。其方药主治多本于薛氏医案景岳全书,明显地受温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8.htm

解析内经十九条”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该篇首先提出“审察,无失气宜”及“谨守,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784.html

十九_思考中医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事实上,任你千变万化,不出十九。可是,现在研究它的人很少,像中基篇,本来应该以这个十九为核心,可现在连提都很少提到它。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是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天下的疾病那么多,那么错综复杂,怎么可以就用这简单的十九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6.htm

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二字,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该篇数次提到,并强调其重要性,如“谨候气宜,无失”,“审察,无失气宜”,“谨守,各司其属”;又从临床常见的病证中,总结归纳为十九条,即后世所称的“十九条”。对于“”二字的原意,...

http://qihuangzhishu.com/44/112.htm

银屑病因病探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产生有地域差异,还是某一疾病在某一时代的因病本来就有差异呢?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王洪蓓的〈伤寒杂〉寒与寒证研究中有一段话可资借鉴:“在东汉以前,人们认为寒邪是引起疾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所以寒症受到医学家的特别重视,温散法在临床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3.html

共找到514,7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