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蜷卧足冷. 自汗.两尺沉细.(汇补)劳倦恶寒劳倦恶寒.脉必缓弱.或气口虚大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独热.此劳倦过度.脾胃不足.卫阳下陷.宜补中益气汤.甚加桂、附以行参、 之力.(东垣)肺火恶寒肺受火克.毛...
...历考古今方书,惟薛立斋医案、王损庵《绳准》尤为详细。无如卷帙繁衍,阅之不易。是集仅挈大纲,欲窥全体,考核两家之书自悉。各家医书,凡伤寒、杂证所用成方,每汇篇末,以备考核。然古方甚繁,大概已见《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等书,是集另...
...大意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则入五脏.闭塞滞下.为飧泄肠癖.(内经)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汇补)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杂着)内因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
...身中有上下阴阳之气交,五运六气之变化,荣卫血气之贯通,五脏六腑之生始,知其推数无穷,而后可归于一,非细参《灵》、《素》诸经,不易得也。...
...历考古今方书,惟薛立斋医案、王损庵《绳准》尤为详细。无如卷帙繁衍,阅之不易。是集仅挈大纲,欲窥全体,考核两家之书自悉。各家医书,凡伤寒、杂证所用成方,每汇篇末,以备考核。然古方甚繁,大概已见《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等书,是集另...
...参附宜虚论 附∶ 格言一 格言二 格言三 卷二\脉要集 《内经》脉要(并附名公诸论注) 平人脉准 胃脉 四时脉 五脏脉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 附六经主用发明说 脉有逆从阴阳 脉之大要 推按法 脉主病 病主脉 诊法脉案 附∶脉诊总论 卷二\诸家脉...
...痢疾专着。十卷。清·吴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吴氏鉴于1768年疫痢流行,因误于调治而死者颇多,遂广选前人有关痢疾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分门别类编撰而成。卷一诸贤总论,并辑录《临证指南》中痢疾治案;卷二-四论述外感痢、内伤痢、噤口痢、休息痢...
...痢疾专着。十卷。清·吴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吴氏鉴于1768年疫痢流行,因误于调治而死者颇多,遂广选前人有关痢疾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分门别类编撰而成。卷一诸贤总论,并辑录《临证指南》中痢疾治案;卷二-四论述外感痢、内伤痢、噤口痢、休息痢...
...温病著作。二卷。清代作品。不着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治、针灸等,其中不乏方士口授、村老...
...温病著作。二卷。清代作品。不着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治、针灸等,其中不乏方士口授、村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