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1〕 谢承《后汉书》八卷,谢沈《后汉书》一卷,黟人汪文台南士辑,并在《七家〈后汉书〉》中,有太平崔国榜〔2〕序,其略云:“康熙中,钱唐姚鲁斯辑《东观汉记》以下诸家书为补逸,颇沿明儒陋习,不详所自,遗陋滋多。...
...。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作「上天降异,止于朕躬。非群司之咎,其咎朕而已。公卿」云云。) ◇ 祷雨诏(二月甲申) 《春秋》书「无麦苗」,重之也。去秋雨泽不适,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凶年无时,而为备未至。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栗忄刀忄刀,...
...其富,公仪休不爱鱼食以定其位。臣虽不才,亦愿固福禄于圣世,故敢布腹心,触罪归诚。(袁宏《后汉纪》十九) ◇ 上书 猥复起超宿德。(《文选·应璩与曹长思书》注引《东观汉记》) ◇ 止逮捕张逵狱疏(永和四年。袁宏《作》「表」) 《春秋》之义,功...
...,遂摘取其论赞,别为一书欤!” 清李慈铭评价范晔《后汉书》的成就说:“自汉以后,蔚宗最为良史,删繁举要,多得其宜。其论赞剖别贤否,指陈得失,皆有特见,远过马、班、陈寿,余不足论矣。” 章太炎认为,“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曾说:“...
...最早有刘昭注范晔《后汉书》一百二十五卷[5],后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6]。李贤所注代表了清代以前对《后汉书》评注的最高成就。清代有惠栋作《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继惠栋后又撰《后汉书集解》一百二十卷,对历代注释《后汉书》的成就作了一次全面性的...
...》这两家注,也颇受人们重视。 《后汉书》的版本流传,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唐代,刘昭所注《后汉志》三十卷与李贤所注《范书》是单独别行的,直到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后汉书》初刻本及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的校定本,都还没有收入...
...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后汉·马援传》,袁宏《后汉纪》八) 飞鸟�寺衡,马惊触虎,物类相生,亦无不有。(《文选·赭白马赋》注引《东观记》。案:朱勃《理马援书...
...割损政令。(《续汉·百官志》五注补引蔡质汉《仪诏》书旧典」。) ◇ 以尹昆为尚书仆射诏 惟君公曹时以太守之术,克奖王室,其省录台事,勿令谬误。(《北堂书钞》五十九引谢承《后汉书》「尹昆字□渊,为侍御七日,特拜尚书仆射,诏:云云。安:此诏原本...
...列传。其余无所见,则系之此纪,以缵西京《外戚》云尔。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槀人也。为郡著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
...1、《前汉记》序(原文) 2、《孝平皇帝纪》原文-出自《前汉记》 3、《孝哀皇帝纪下》原文-出自《前汉记》 4、《孝哀皇帝纪上》原文-出自《前汉记》 5、《孝成皇帝纪四》原文-出自《前汉记》 6、《孝成皇帝纪三》原文-出自《前汉记》 7、...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