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十八卷,仪征李公艾塘所著也。扬州府治在江淮间,土沃风淳,会达殷振,翠华六巡,恩泽稠叠。士日以文,民日以富。艾塘于是综蜀冈、平山堂诸名胜,园亭寺观、风土人物,仿《水经注》之例,分其地而载之:以上方寺至长春桥为“草河录””;以便...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
...父与敕,贡入太学。兄士禄,官员外郎;士禧,贡生。弟士�,进士。公顺治乙未进士,历官刑部尚书,谥文简。著有《带经堂集》、《精华录》定本及十种诗话。公以文学诗歌为当代称,总持风雅数十年。先是顺治己亥选扬州府推官,庚子三月抵郡城,八月充江宁乡试同...
...并不陌生。他的祖父王象晋曾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在扬州任职兵备副使,可见王家与扬州之缘分不浅。 在扬州任职五年,王渔洋写下了很多诗词和游记。康熙元年(1662年),与张养重、邱象随、陈允衡、陈维崧等修禊红桥,王渔洋作《浣溪沙》,编有《...
...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璧《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江都汪明经中尝慨志书考古未精,于是撰《广陵通典》,于土地之沿革及历代人物典礼,言之详矣。后之作者莫能或之先也,惟专考古事,略...
...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 二十四桥明月夜,(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但无论如何,明月照在扬州名胜二十四...
...增城县人。嘉靖间以大司成考绩,道出扬州,一时秉贽而谒者几十人。扬州贡士葛涧与其弟洞早年从之游,是时因选地城东一里,承甘泉之脉,创讲道之所,名曰行窝。门人吕楠以湛公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行窝门北有银杏树一...
...吴家瓦屋围墙上石刻“烟花夜月”四字,不著书者姓名。《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按二十四桥见之沈存中《补笔谈》,记扬州二十四桥之名,曰浊河桥、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
...如此。百余年来,遗址犹存,《江都县志》云在城南,《扬州府志》云在城东,按今园址,自当以县志为是。而影园门额久已亡失,今买卖街萧叟门上所嵌之石,即此园物也。 郑氏忠义两先生祠在影园之南,祠门临河,对岸为南门外城脚,门内堂五楹,供明兵部职方司...
...◎虹桥录下 虹桥为北郊佳丽之地,《梦香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游人泛湖,以秋衣、蜡屐打包,茶�、灯遮,点心、酒盏,归之茶担,肩随以出。若治具待客湖上,先投柬帖,上书“湖舫候玉”。相沿成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