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宜调和 五味补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对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系统的养生理论,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养护生命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四时养生、情志调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按摩导引养生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四时养生、调摄情志,以及治未病。 四时养生即顺应自然的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春养生_养生_【中医宝典】

...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生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02.html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饮食养生不但要做到节五味、节饥饱、调和五味,而且还要调寒热。灵枢·师传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指出饮食寒温要适中。唐代脾胃论·摄养篇做了进一步说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28.html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浅析_【中医宝典】

...体会如下: 1.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七情所伤,情志致病是中医病因学说的内因。人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反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12.html

二十四节气养生霜降养生_养生_【中医宝典】

...霜降之时乃深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09.html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要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的时候口中够味,吃后引发心中难受,排泄困难,则对身体有害无益。养生“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胃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饥饱调匀,适量五味。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除损伤肠胃,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而外,营养过剩也并非...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161.html

小寒养生要领_养生_【中医宝典】

...小寒节气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不知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元代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23.html

饮食结构合理 脏腑功能合宜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①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 黄帝内经这种强调饮食结构要多元的养生思想,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分析,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现代养生保健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总之,饮食养生的最基本要求是饮食结构合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489.html

小寒前后如何养生_养生_【中医宝典】

...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小寒”莅临之际,人们应遵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19.html

共找到652,2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