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大论对疾病的认识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内经大论中的病证理论特点进行了探析,认为这些理论与内经其它篇章的论述有着鲜明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特别重视症候描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五脏之间的乘侮传变,并创立诸多治则治法。 关键词:内经;七大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评王孟英编三时气外感_【中医宝典】

...编排亦乱,特别是删去有关冬温的内容,使一本四时伏气外感并论之书变成了三时气外感,殊觉失当,笔者有鉴于此,已重订幼科要略,详为注释,但书甫成而尚未售,现述缘起为本文,献呈医界,期与贤达共研讨。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9.html

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七著作,都是非常完备而且见解高深医学宝典,其间虽然也受到了当时的儒家、道家、阴阳学家的影响,但是由于医学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存在着临床实践对于理论的使用和验证,与普通的哲学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时这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0.html

肺劳咳嗽由于气化所伤证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甚轻,不能即病,惟于半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流通,是以从此身不见汗,而心渐发热。迨时至仲春,阳气萌动,原当随春阳而化热以成温病(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乃其所化之又非如温病之大暴发能自里达表,而惟缘三焦脂膜散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40-3.html

春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冬受寒邪,至春而发的温热病。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将之归于气温病。以初起即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泄里为主,主用黄芩汤。兼恶寒头痛者,治宜表里两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03.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中医宝典】

...□ 苏礼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渊薮,其主要著作者为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以及岐伯学派的弟子们。黄帝内经全书162中有40多的内容涉及研究人体生命的变化规律,探讨衰老的机理,寻找增强生命活力以及防病益寿的方法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409.html

肺痨咳嗽由于气化所伤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则为伤寒矣。乃因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即病,惟于半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流通,是以从此身不见汗,而心渐发热。迨时至仲春,阳气萌动,原当随春阳而化热以成瘟病(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乃其所化之又非如瘟病之大暴发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254.html

内经气质理论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气质的密切关系。原文所曰:“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嶮,行而似,此少阴之人也”即是。四、赋予了病因病理内涵内经气质理论除了以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为核心之外,还赋予了病因病理的内涵。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记载了各型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5.htm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论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的治未病活动,其理论渊薮即在于此。其实“治未病”一词在内经中出现的不止一处。素问·刺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经·逆顺中谓:“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9.html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灵枢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二十五卷。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ngdilingshu/101-1-0.html

共找到492,1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