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词义札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连续出汗最好。“似”作“连续”之义,伤寒论中并非此例。该篇下文的“覆取微似汗,不须啜,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及“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句中的“似”都是“连续”之义。 若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2.html

浅论伤寒论的自愈机理_【中医宝典】

...关键词:自愈机理 伤寒论若干自愈条文的分析,初步探讨其中蕴涵的机理,总结如下:(1)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疗功能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是中医学治病养生的依靠对象,辨证论治的出发点应是协助人体实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3.html

伤寒论·序说中医修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古训,博采众方”的精神和毅力,深入地苦学,才能有所获,只有多做临床,才能有所成。 正如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所说“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传承和学研好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会用、善用经方治病,“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271.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谈古论今话药_【中医宝典】

...食是一种很古老的历史悠久的烹调方法。我国最早的经典礼记·檀弓上就载有“馇之食”。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治病的记载,其中写道:“齐王故为阳虚侯时,病甚,众医皆为蹶。臣意(西汉医学家淳于意,即仓公)诊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55.html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然其“勤求”、“博采”的是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通过考证发现——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7.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7.htm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共找到473,4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