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证名。《伤寒论·太阳脉证并治》: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指出如水,漏泄不止的病证。亦称为灌。多因发汗太过所致。《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漏(一作灌)不止,可导致阳气伤亡,津液耗损,...

http://qihuangzhishu.com/191/643.htm

陆德铭_论中医外科的与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论述。一、 临床诊治,首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所谓辩,早在清代徐灵胎的《兰台轨范.序》中即有十分精彩的描述: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平素多汗、易出汗的人。《伤寒论·太阳脉证并治》:家,重发,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寒,与禹余粮丸。为津液所化,家久必耗伤阴气,如误用法,则犯虚虚之过,使病证加重。...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5.htm

中医辨证与西医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西医的理论关系。 1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证、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治总则_《虚损类钩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理虚元鉴》认为虚损的治应着眼于肺、脾、肾三脏。谓: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虚之道毕矣。清·喻昌《医门法律》:尝富后贫,名曰脱营;尝贵后贱,名曰失精。脱营、失精,非关格,即虚劳,...

http://qihuangzhishu.com/1042/11.htm

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模式最为强调的审察机,无失气宜谨守机,各司其属机用药思想渗透在现今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同时,业内对于辨证论治以外的疾病治思维模式却逐渐淡化。其实,在中医学经典著作中蕴藏着另外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疾病治体系——方证对应。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我的临证四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发挥。 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提炼出的临证四,即识疾、辨证立法、辨症处方、药择优,就是强调了继承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 为提高疗效,必须提倡汲取现代医学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医学诊断与实验室的技术与,辨证,辨症,这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585.html

思维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全身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趋好转。 2.辨证思维 证多属虚证。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41.html

金明渊_三、彰古参今 推崇辨症并举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脉。如太阳脉证并治,仲景是在示明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太阳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再通过辨证分别出本证三型之不同及各自兼证、传变之不同。《金匮要略》的最大特点是辨证合参论治。对虚劳、呕吐、腹满、下利等症仲景着重辨证论治;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mingyuan/475-3-3.html

上卷结_《经方实验录》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陆氏能识葛根芩连汤者也。又曰:无人知温热之,本隶于伤寒论中,而温热之方,并不在伤寒论外。然则陆氏又能看破伤寒温病之画地为牢者也。吴氏又可曰:应下之证,见下无结粪,以为下之早,或以为不应下之证,误投下药。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41.htm

共找到408,5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